image
20250606鄭妤安/台北報導

惠譽:台灣壽險業展望降至弱化

台幣暴升,壽險資本水準、收益、業務風險大增

image
新台幣匯率5月初暴升,造成壽險公司的資本水準、收益、業務風險增加,恐導致公司面臨重大潛在損失。圖/Freepik
2024年台灣壽險業投資組合結構

 新台幣匯率5月初暴升,造成壽險公司的資本水準、收益、業務風險增加,恐導致公司面臨重大潛在損失,惠譽信評因此將今年台灣壽險業展望自「中性」調整至「弱化」。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在5月初時於兩天內飆升8%,在全球貿易政策不斷變動的背景下,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居高不下。惠譽表示,台灣壽險業因大部分的新台幣負債是以美元資產為支應,投資資產中約有70%為外幣,主要是美元計價債券,故易受到新台幣進一步升值的影響,面臨巨大的幣別錯配風險。

惠譽指出,金管會已於去年8月宣布,有關壽險公司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非強制性新制,在避險成本上升之際,有助壽險公司更有彈性管理外幣風險。在新制下壽險公司每月需增提並建立更厚實的準備金,另可100%沖抵外匯收益或損失,但截至去年底,並非所有壽險公司都已採用新制。

目前尚未觀察到解約率上升,但暴力升值對壽險業的業績仍構成風險,若保戶大量解約,壽險公司恐被迫出售資產。惠譽認為,鑑於美元利率自2022年起飆升,外幣投資的市值,可能遠低於壽險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價值,雖然壽險保單通常有解約費,但若新台幣繼續升值,保戶可能會因為想止損或轉向其他投資,願意承擔這些費用提前解約。

新台幣升值適逢壽險公司在應對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及IFRS 17的實施期間。外幣相關損失造成的資本生成縮減,會為該行業帶來額外負擔,因為在新制度下,壽險業面臨更嚴格的最低資本要求。

惠譽最新評等檢視顯示,授評壽險公司有足夠的資本緩衝,來承受新台幣自2025年起升值10%,且不會觸及惠譽全球Prism資本模型評分評等調降敏感性閾值的觸發條件。儘管如此,資本適足率溫和下降,若同時面臨新台幣進一步升值及獲利前景轉弱,則可能會觸發負面評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