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臉書詐騙今年通報量攀升。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3日指出,去年全年通報達5.1萬件,今年前五月已有2.3萬件、年增7%,詐騙高峰落在4月飆近6千件,證期局收到的民眾陳情案也逐年增加。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重申「三不」,強調近來假金管會官員個案激增,民眾不要上當。
侯立洋表示,5月以來接獲不少詐騙陳情,都是詐團冒充銀行局官員的個案,謊稱民眾銀行帳戶有異常交易,宣稱可協助處理。他重申,金管會不會主動聯繫民眾、不會管制或凍結民眾的帳戶、不會要求民眾匯款或繳納任何款項。
近來詐團冒充金管會官員,自稱「銀行局專員」,僅報員工編號、不講姓名,並掌握民眾個資,如身分證字號、數位帳戶末四碼,以話術企圖威嚇民眾,直指帳戶有多筆轉帳交易,有出入頻繁、風險性交易、資金動向不明確等疑慮,已觸發金管會銀行局安全機制,當下列管為人頭帳戶,甚至會與民眾相約到金管會辦公大樓19樓驗證真偽。
高晶萍強調,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常見類型有三種,一是電話、簡訊及LINE群組勸誘買股,騙民眾加入LINE群組假稱提供高獲利飆股資訊勸誘民眾投資港股或台股;或以電話推薦飆股方式或以簡訊提供網路連結方式勸誘民眾點選連結及加入網路群組。
二是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推薦民眾安裝假投資平台App,宣稱該App可插隊搶漲停股票並保證獲利,投資人先於該平台操作買到漲停股票並有小額獲利,接著便被要求持續加碼匯款,直到投資人發現並無法將獲利提領出來,才知受騙。
三是冒名金融業者,假冒合法證券業者或金融機構發送簡訊招攬加入LINE群組;或假冒財經名人成立群組鼓吹投資特定商品或下載特定APP。四、虛擬通貨交易平台。以虛擬貨幣交易可獲高收益,或先以提供飆股方式逐步勸誘民眾民眾投資虛擬貨幣。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每季谷歌、臉書詐騙通報都破萬件,全年達5萬1,296件,今年前五月也有2萬3,330件,平均每月4,666件,高於去年每月平均4,275件,首季通報量1萬3,676件也較去年成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