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603黃欣/綜合報導

歐盟公共醫療器材採購 擬排除陸供應商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歐盟提出公共採購合約將排除中國醫療器材製造商的提案,最快將於當地時間2日進行投票。若提案得到成員國的支持,不僅將成為歐盟依據「國際採購工具」(IPI)祭出的首例懲罰,也為膠著的中歐經貿談判情勢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歐盟為促進外國進一步開放政府採購市場及增加歐盟談判力量,制定「第三國業者、貨品與服務進入歐盟公共採購與特許市場及歐盟業者、貨品與服務進入第三國公共採購與特許市場之談判支持程序」規章,簡稱IPI,並於2022年8月29日起生效。

 路透2日報導,歐盟依據IPI,自2024年4月對中國採購醫療器材展開調查。2025年1月歐盟表示,調查發現中國在醫院招標條件中,採取偏袒中國設備商的措施,確認中國確有歧視外國公司的行為。

 根據IPI,歐盟委員會將對中國投標企業施加各種限制,包括5年內對投標案扣分,甚至徹底排除在採購供應商之列,以解決其所描述的歧視問題。

 報導稱,一旦歐盟通過上述提案並對中國供應商實施限制,中歐間可能會形成另一條新戰線。對於正試圖在美國關稅戰及中國關係間尋求平衡的歐盟來說,亦增添了更多變數。

 另據法媒稍早報導,歐盟駐中國大使庹堯誨(Jorge Toledo)5月底出席活動時才透露,中歐經貿談判陷入膠著,並稱「若談判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歐盟將放棄與中國的關鍵貿易談判」。當前,中歐雙方正在討論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關稅稅率,以期設定最低價格,以及中方對電動汽車供應鏈的投資承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