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通內循環堵點,建構更為低成本與高效能的內河運輸網路,大陸政府批准建設連接稀土樞紐江西省,與沿海經濟強省浙江省的新運河:贛浙江運河。建成後,江西豐富的稀土、銅礦等關鍵礦產,能更有效的運往經濟發達且擁有寧波等港口的浙江。
分析並指出,北京大力建造人工水道對於內陸與沿海地區的融合,至關重要。
香港南華早報24日報導,這條新批建的贛浙江運河長度767公里,約兩個台灣連接的長度,是大陸透過水路連接廣東、江西和浙江三省大型計畫的一部分。該運河將成為中共建政以來,建造成本最高的人工運河,預計投資額為人民幣(下同)3,200億元,幾乎是港珠澳大橋的3倍,也超過大陸南北高鐵動脈京滬高鐵的2,209億元。
據大陸交通運輸部的指導方針,該運河規劃為三級水道,可容納1,000噸級的船隻。一旦投入營運,碼頭每年可處理約2,500的萬噸貨物。報導稱,大陸政府計劃在203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2.5萬公里內河航道網。
為此,今年3月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專項行動。
浙江省政府也在5月初發布的行動計畫中表示,將開始「規劃和推進」運河建設,目標是到2035年使浙江省成為大陸內河航運的領導者。該運河將把江西省(一個日益壯大的電動車製造中心,擁有豐富的稀土和銅儲量)與大陸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的海港連接起來。
2024年大陸物流成本占GDP的14.1%,雖降至2006年正式建立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但從已開發國家的標準來看,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
專家表示,目前大陸的公路、鐵路、海運都已非常發達,但內河水運的成本更低,只有鐵路運輸的一半,公路運輸的20%,航空運輸的5%。並且載運量較大,更適合時效性不強的大宗貨物運輸,例如煤炭、礦石等。中國招商銀行更指出,「內河航道建設正在重塑大陸的經濟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