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貿易緊張局勢下,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正面臨與日俱增的除牌壓力,中國企業轉向拓展東南亞市場。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至少有5家來自中國或香港的公司計畫在未來12~18個月內,赴新加坡交易所首次公開招股(IPO)或雙重上市,相關企業涵蓋能源企業、生物科技及健康護理等領域。
香港信報報導,新交所去年僅4家公司進行首次公開招股上市,相比鄰近的港交所則有71家新股上市。隨著中企目光轉向東南亞,中國銀河國際正處理2件中資企業擬新加坡上市事宜,部分公司計畫集資約1億美元。
中國銀河證券旗下中國銀河國際投資銀行部主管Jason Saw表示,中國公司將新加坡視為通往國際市場的戰略門戶,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中企尋求進入或擴大在東南亞的業務。與此同時,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加強對中國的貿易行動,在新交所上市的諮詢也快速攀升。
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及參議院老年化委員會主席史考特(Rick Scott)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致信施壓,劍指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微博、騰訊音樂等中國巨頭,以與軍方有關聯恐造成國安危機為由,要求將25家在美國上市的中企除牌。
新加坡方面,由於吸引大型IPO乏力,當地2025年初推出政策,包括縮短企業申請上市流程,簡化發售新股招股書要求,並對上市企業提供稅務回饋等。
新交所全球銷售與發起業務負責人Pol de Win表示,中國企業通往全球亦將變得更加重要,新加坡有望成為中國企業尋求海外融資的重要橋樑。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亞太地區IPO主管Ringo Choi也認為,新加坡的政治穩定與地緣中立立場,對企業具有高度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