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14黃惠聆/台北報導

藥價改革衝擊 中小型生技股撿到槍

image
藥價改革衝擊以美國市場為重的大型藥廠,將面臨營收與毛利雙重壓力,研發中或剛上市、定價尚未成熟的中小型生技公司,受政策影響較小,具創新性與差異化的個股反而可能受惠。圖/本報資料照片
生醫基金近月績效前10名

川普預告將簽署一項「史上最重要的行政命令」,要求藥價立即下降3成並且推動「最惠國政策」,使美國藥價與全球最低水平看齊,消息一出,市場預期政策將壓縮大型藥廠利潤,短期內恐引發生醫股震盪。

 法人分析,藥價改革衝擊以美國市場為重的大型藥廠,將面臨營收與毛利雙重壓力,研發中或剛上市、定價尚未成熟的中小型生技公司,受政策影響較小,具創新性與差異化的個股反而可能受惠。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表示,生技醫藥產業正處於關鍵轉折點。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推動的PBM改革政策,預期將為小型新藥公司打開更寬廣的市場空間。

產業發展動能主要來自三大面向:大型藥廠的龐大資本投入,4~5年內逾1,100億美元;全球供應鏈重組,76%企業正尋求中國CDMO替代方案以及即將召開的ASCO醫學年會。

 目前產業基本面維持穩健,建議投資人可在估值合理時進場。

百達生物科技策略團隊指出,市場樂觀看待美國放寬監管政策,新的FDA局長強調更靈活的監管,讓公司更容易推進新藥開發和上市。

 另一方面,市場仍關注關稅不確定性對於生技醫藥產業的影響,這也帶動美國加速研發與投資於本地的生醫產業,長期來看,放寬監管的政策可幫助生物科技行業持續增長。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認為,之前醫療類股走勢疲弱,主要是受到關稅政策對醫藥與生技的不確定性,不過,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鼓勵處方藥在美國生產製造,此命令的主要目標是簡化流程,而命令發布的時間點,正巧在川普計畫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之前,這些對政府的正面回應,已經促使禮來、嬌生和艾伯維等藥廠加大在美國的國內製造投資。

醫療類股目前股價評價僅16倍,低於S&P500整體指數的20倍且醫療類股呈現反覆測試底部、有長下影線支撐,顯示評價面已深具吸引力,建議聚焦中小型生技股,重點布局於研發已進入後期階段或已有產品上市且基本面穩健之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