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台灣主權基金爭議多年,最近受川普對等關稅以及海湖莊園協議傳聞等因素影響,台幣短期升值幅度超乎預期,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金融系統性風險也隨之高漲,設立台灣主權基金已刻不容緩。
主權財富基金是由國家「主權」成立的基金,其特點為:一,由政府擁有、控制與支配。二,追求風險調整後的報酬極大化目標。三,由獨立於央行和財政部的專業投資機構管理。
通常主權基金的資金來源為官方外匯準備移轉資產,或預算盈餘資助的非大宗商品基金,或以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為主的基金。挪威、阿布達比、俄羅斯等多國早已成立多年,川普上任後也簽署行政命令,下令財政部和商務部設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根據「主權財富基金國際論壇」的資料,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90個國家成立超過180檔主權基金,管理資產總額逾8兆美元。
台灣成立主權基金有必要且利多於弊。主要理由如下:
一、勞保、勞退、退撫及國民年金等泰半面臨破產危機,長期績效不佳,委外操作弊案接連發生。如不由外匯存底提撥,可考慮財政部發債撥款,結合四大退休基金或中華郵政營業基金,合組「五合一」台灣主權基金,具相當的資金規模。未來透過國際專業投資法人操盤,可提升績效,並降低退休基金破產疑慮。
二、1996年台海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都曾引發資金大量外流,台灣非IMF會員國,恐有外匯存底不足因應疑慮。若成立主權基金可降低風險。
三、央行持有美債部位,占外匯存底比重逾八成(3月估計近4,624億美元),伴隨這波拋售美國(賣美債、美元)風潮而風險加劇。台灣主權基金則可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中,發揮穩定的礎石效果。
如何組建可借鏡他國經驗,特別是基金規模達1.7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逾6%的挪威政府退休全球基金。首先,其成立宗旨清晰,目標在於保障國民福祉,其對外投資策略亦劃定界線,不帶任何政治或戰略意圖,不受執政黨干預,也不追求對投資企業的控制權,更不會操弄單一企業的股價。對於單一公司,其最高持股比例不超過該公司總股本3%,具投票權股份的持有比例也不逾越3%。
其次,基金設立了「倫理諮詢委員會」,成員涵蓋多元領域,具備超然與專業立場。明令禁止投資涉及違反人道原則、嚴重侵犯人權、重大貪瀆或嚴重環境破壞的企業。運作遵循商業化、專業化與獨立化原則,內部組織與治理架構比照國際私人投資機構設計,避免流於行政形式。
人才組成方面,該基金從國際金融市場延攬頂尖專才,基金經理人多為外部聘任,極少數為公務員。財務資訊揭露上,強調高度公開與透明,定期發布投資組合配置與報酬數據,透明程度遠超過多數其他主權財富基金。
誠如央行總裁楊金龍所言,若成立主權基金宜訂立專法,由政府全額出資,設立具獨立法人資格的專業管理機構,明訂營運目標;並於專法制定完善的治理及監理架構,董事會要能確保營運目標與政府政策目標一致,以市場化薪資延攬國際專業人才,強化經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