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14◎文/杜蕙蓉

生技人才大盤點》產學接軌 需走出實驗室生產

image
圖/美聯社

不同於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是以提供獎座,讓優秀人才可以不用為「五斗米折腰」而專心做研究,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則是扎實的透過課程,希望能訓練產業必備但學校無法提供的實用技能,補足產學落差、發展產業人才庫,降低業界訓練成本,提升台灣生技製藥產業整體品質與技術水準。

 產協於是在2016年成立「生技產業深耕學院」,由神隆創辦人馬海怡與曾任旭富董事長、創立祥翊的吳永連擔任發起人,以「產業最了解產業、自己人才自己訓練」為核心理念,提供系統性、實用性、持續性的課程,積極培育產業所需人才。

 生技產業深耕學院自2017年開始辦理教育訓練,每年平均提供10至12個主題系列課程,透過「課程委員會」於國內外生技醫藥領域進行訪才,邀請業界專家擔任「課程規畫專家」協助課程設計並邀請業界高階主管來協助授課,分享寶貴的專業經驗,累計至2024年底已辦理122班次、培訓人次近2,800人次、累計訓練時數將達2,000小時、業界師資群有230人次以上。

 透過課程的訓練,還是遠遠的不足,今年生技中心(DCB)也加入培育人行列,攜手北醫舉辦暑期實習,代執行長陳暉表示,未來希望能與更多相關大學科系合作。

 藥華藥董事長詹青柳強調,生技產業對人才培育要比較早扎根,目前已有企業資助相關碩、博士研究生學習等各方面經費,加上研習營課程,讓學生走出實驗室共同參與,這些碩、博士學生畢業後,就會對產業界比較熟悉,而不用再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這個人才的培育方式對生醫業者來說是很大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