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14社論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財富分配統計發布周年有感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去年此時發布財富分配統計,讓大家驚覺前20%富者興後20%的貧者的財富差距已擴至66.9倍,驚嚇程度不亞於川普的對等關稅,一時之間大家都在討論貧富差距的問題,各部會也赴立法院報告因應之策,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如今已少有人討論,非僅少有人討論,未來幾年可能都不會再發布了,確實如此,主計總處日前公布2023年國富統計只有平均數,沒有任何分配的數字。

我國第一次財富分配於1991年進行調查,那時前20%與後20%差距只有16.8倍,隨後30年是一片空白,期間只有發布平均每戶財富的數字,千呼萬喚,終於在30年後發布2021年的分配數字,未料一下子就衝到66.9倍,這說明隨著產業變化,就業型態改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情況日益嚴重。

多數人常分不清「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事實上,兩者很容易分辨,前者是國內900多萬戶家庭每年所得分布的情況,後者是900多萬戶家庭資產分布的情形,資產包括房地產、汽車這類實物資產及股票、存款等金融資產,由此可知,所得差距之所以只有6倍,而財富差距會高達67倍,實非偶然,財富分配不均十倍於所得分配不均。

然而,可惜的是,去年發布了2021年的財富分配統計後,下次何時發布杳無音訊,日前主計總處發布的2023年平均每戶財富為1,889萬元,比前一年成長6.56%,表現似乎不錯,但這個成長的果實究竟由誰分享?是否加深貧富差距,報告並沒有給答案,因為這份統計只有平均數,而沒有分配數據,明年、後年應該仍是如此。我們想說的是:「沒有分配數據的國富統計,如同人缺少靈魂。」這樣的統計,意義不大。

我們知道,出口、訂單、失業、通膨這些數據是按月發布,GDP是按季公布,至於所得分配、海外就業、附加價值率則是按年公布,而工商普查、農漁業普查每隔五年查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是每隔十年查一次,這些數據的發布都有時間表,也有明確的發布機制,惟獨財富分配統計「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實屬荒唐。

這麼重要的數據,怎可以沒有發布的時間表?難道下次發布又要三十年後了嗎?絕對不可以,財富分配是國勢統計裡的重中之重,不只攸關總體經濟榮枯、未來經濟發展,也關乎社會安定和民心走向,絕不能隔這麼久才發布。當然,也不可以不定期、隨興的發布,這會讓數據沒有參考性,也失去公信力,應該如工商普查一樣,雖無需年年統計,但需訂出時間表,建立發布機制,我們認為五年發布一次是適當的。

也正由於財富分配這項數字如此之重要,非但於經濟政策重要,對政治、民心向背都重要,執政者一定希望財富差距愈小愈好,分配愈平均愈好,然而數字不應順應政治的要求,為免於政治干擾,有必要把財富分配統計工作明訂於法律,給予統計部門充分獨立的行使權,並要求相關部會無條件提供資料以供編製,最重要的是明訂五年公布一次,如此一來可以確保數字的可靠性,由於定期發布也可以提升統計的公信力。

我們盼望行政院要多花些心力在這件事上,去年若非前主計長朱澤民有擔當,2021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是無法公諸於世的,然而,一項統計的發布不能只寄望於某位主計長的決心,惟有建立制度才能可長可久,讓日後不論誰主政都能穩定編製發布,盼望主計總處儘早建立制度,行政院給予支持,果能每五年發布一次,對政府施政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