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13李娟萍/台北報導

PCB、CCL 泰國設廠兩好三壞

聚落逐漸成型、文化溝通門檻低,但也有不容忽視的隱憂…

 美中科技脫鉤加劇,泰國迅速崛起為全球PCB(印刷電路板)與CCL(銅箔基板)產業「Out of China」的第二據點。儘管投資熱度居高不下,但產業界觀察指出,現階段泰國的發展仍處於「兩好三壞球」的關鍵局面,成效分歧。

 業界分析,「兩好」包括:一好是供應鏈完整性提升,泰國已具備從上游CCL、中游PCB,到下游模組廠的製造鏈,有助於產品快速量產與交貨。

 二好則是台泰合作緊密,語言與文化溝通門檻低。台商深耕東南亞市場多年,泰國擁有良好工業基礎與政策誘因,自然成為台灣PCB業者外移首選。

 然而,「三壞」也不容忽視:一壞是泰國多數廠區主要從事成熟製程,短期內難以承接高階伺服器與AI應用等對精密度要求極高的產品。

 二壞是仍受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牽制,特別是36%高關稅潛在風險,使部分美系訂單轉趨保守,需待美泰雙邊貿易協議進一步明朗化。

 三壞則是產能擴張快於市場需求,部分廠商開始面臨訂單壓力。業界擔憂,若終端應用未同步「出海」,恐導致競爭惡化。

 據統計,台系與陸系主要PCB/CCL業者,包括台燿、聯茂、欣興、金像電、華通、敬鵬、台虹、建滔、滬士電等,已陸續在泰國Ayutthaya(大城府)、Prachin Buri(巴真府)、Chachoengsao(北柳府)、Chon Buri(春武里府)等地設廠,逐漸形成材料與製程初步群聚。

 除泰國外,越南、馬來西亞等地,也吸引台系PCB/CCL廠分散布局如健鼎、台光電,東協逐步取代中國大陸,成為高階製造的備援基地。其中,馬來西亞憑藉著完善稅務協定與自由貿易環境,更被視為對美國出口的有利據點。

 泰國投資委員會指出,2024年外資投資申請金額已創下10年新高,惟美國前總統川普提出重新徵收高額關稅政策,引發出口導向型企業投資觀望情緒。

 對此,泰國政府正積極與美方展開磋商,爭取降低對美出口關稅風險。同時承諾調整雙邊貿易逆差結構,例如增加美國天然氣與農產品進口、鼓勵泰國企業赴美投資等,以強化談判籌碼與雙邊經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