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近日發表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在政策支持與企業持續投入背景下,中國GPU的自給能力正在快速提升,去年自給率為34%,預計到2027年將大幅躍升至82%,華為與寒武紀將成為中國主要GPU供應商。報告指出,此一轉變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產生重要影響。
綜合外媒報導,大摩報告指出,中國GPU自給率提升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高度重視,以及中國本土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方面的持續投入。
另一方面,還與中國雲端AI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密不可分。報告預測,2024年至2027年間,中國雲端AI市場規模將以28%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速擴張。
報告分析,中國已成為全球AI應用和發展的重要市場,考慮中國市場對AI推理計算的強勁需求,預計到2027年,中國將佔據全球雲端AI市場20%的比例,市場規模達到約480億美元 。
報告指出,在此一巨大的市場機遇下,中國本土GPU供應商迅速崛起,華為和寒武紀已成為中國市場的主要GPU供應商。這些公司正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並在AI訓練和推理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為中國GUP自給率的提升提供堅實基礎。
報告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提高GPU自給率,對中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一是保障產業鏈安全,GPU是AI產業的核心基礎,實現GPU的自主可控,可以有效降低中國AI產業鏈對外部供應的依賴。二是推動中國AI產業創新,三是提升國際競爭力。
另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本土GPU晶片,很大程度依賴本土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製造。報告指出,中芯國際主要採用7奈米(N+2節點)等先進製程為本土GPU企業代工,但中芯國際在產能擴張方面仍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