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07楊日興/台北報導

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 環部三管齊下推循環經濟

 環境部6日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看好循環產業成為不亞於半導體的代表產業,將用百億綠色基金、完善法規環境、聯盟平台促進公私協力三管齊下,在關稅時代全力發展循環經濟。

 彭啟明表示,總統賴清德很重視台灣自有綠色品牌,有意推動「Green MIT」品牌協助循環產業國際拓市。循環經濟在當前關稅、地緣政治背景下尤其重要,例如廢棄手機、鋰電池內有很多貴金屬資源,應茁壯循環產業、把這些資源留在台灣內循環利用,強調台灣不能只有半導體產業。

 對循環經濟發展,彭啟明指出,環境部將透過三管齊下方式協助,首先資金面,賴總統將於月底宣布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本次特別規劃要關注在環保循環領域能量強的中小微創企業,相信該基金能主動幫台灣挖掘出更多新能量。

 其次是法規面的完善,彭啟明表示,緊接著會在6月啟用「循環再設計中心」作為育成基地,法規若不完善、新創發展將窒礙難行,《資源循環推動法》草案已大致完成,有望下半年送立法院。

 第三方面是公私協力打通市場,彭啟明指出,當初創業時就有感新創難得到公部門幫助,此次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就是要完善公私協力機制與平台,聯盟串聯各產業資源、把廢棄物變成另一個企業的生產資源,如有業者用漁網做成眼鏡並成功商業化,展示新創能量;同時,該聯盟整合業者資源,協助找通路甚至行銷國際拓市。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延續著去年成立的「8+N資源循環聯盟」,後者串聯食品、塑膠、紡織等八大產業資源,如今成立的前者透過各種面向、將N做更大。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表示,近年已看到各種循環新創業者嶄新商業模式,深入文創等領域,現在透過該聯盟集合新創創意,自己看好1~2年後相關業者能逐漸成熟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