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07陳碧芬/台北報導

緩和壽險業衝擊 以重分類方式 因應美債減損

 在川普關稅必然實行下,新台幣匯率走升已在預估之內,台灣的壽險業資產受損首當其衝。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指出,外匯避險成本高漲直接影響投資獲利表現,早先因傳統避險工具成本過於昂貴,利用「替代貨幣避險」(Proxy hedge)策略,即用新台幣兌韓元,再以韓元兌美元匯率避險的作法,在川普貿易戰舖天蓋地下,仍充滿不確定。

 張士傑指出,如果接下來一直發生新台幣暴升,現在的避險工具也都失效,只能再想針對企業財報、9號公報等去調整,就像3年前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壽險業持有美債資產減損以重分類方式因應。

 「不好的環境,要用不同的策略,以前不能用的對策,主管機構現在可能要重新考量。」張士傑說,壽險業長期調整資產結構,才解決了利率問題,匯率是一個十分無解的題,新台幣匯率短期央行可以代擋,為了因應長期的升值,應趁著新台幣貶值時,增加匯率變動準備金的水位。

 對於一般廠商,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建議,這一波就順水結束產品製造,改成為到國際間進行企業併購,發揮跨國產業管理的專長。

 他還強調,新台幣匯率過往的波動低,央行維持「匯市秩序」,廠商沒學到「功課」,明明做了很多國際生意,卻都採自然避險法,把外幣放在外國金融機構、由海外財務調度,這些做法無法因應現階段川普關稅反覆無常帶來的市場震盪。

 黃齊元建議,台商有產業豐厚經驗與市場判斷能力,再只單純做出口生意會受重傷,轉型升級成為企業併購為主軸,也沒有脫離產業發展。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指出,在美國川普政府主導下所啟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已經成為迄今對全球影響最廣泛的貿易限制措施,並持續加劇全球市場不確定性。此一變局之下,不僅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更加劇企業對供應鏈脆弱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