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來AI快速普及,令越來越多企業領導者在「以人為本」與「追求獲利」之間難以取捨。專家認為雖然AI發展初期可能導致失業問題,但仍相信長遠未來AI將成為人人都能使用的免費工具,為人類創造更多機會。
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集團(CIMB Group)數據及AI長烏里亞雷西奧(Pedro Uria-Recio)近日出席GITEX Asia大會時向CNBC記者表示,企業有責任保護就業,因為AI熱潮可能導致失業問題。他表示:「這是一股巨大的變革浪潮,不幸的是有些人可能會被拋在後頭。」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機構在今年4月發表的報告中警告,AI可能影響全球40%的就業機會。烏里亞雷西奧認為企業不僅該幫助員工培養應對AI時代所需的技能,還應努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可惜不是所有企業領袖都這樣想。
英國保誠保險新加坡分公司資訊長庫爾奇克(Tomasz Kurczyk)表示:「我們必須了解,保護就業可能不是正確的思維方式。」他認為企業應該思考如何調整就業結構,因為當AI浪潮如海嘯般來襲時,保護就業未必有效,而是該思考如何「適應」。
根據《2025年微軟趨勢指數》統計,82%的企業領導人預期在未來12至18個月利用AI聊天機器人及其他數位勞動力來擴展人力資源。另外,有78%的企業領導人考慮聘請AI專職人員來應付未來需求。
統計指出有47%的企業領導人認為提升員工技能是首要任務,但有另外33%的企業領導人考慮裁減人手。
儘管許多人對AI帶來的變化感到憂心,但專家仍舊樂觀看待AI的長期社會影響。庫爾奇克表示:「我相信AI最終會成為人人皆可使用的免費工具,而這將為全球帶來無限機會。」
他表示:「AI造就的不平等現象通常會在轉型初期發生,也就是變化最劇烈的階段。」他認為這個問題不可能靠單一企業來解決,需要教育機構、政府與企業三方合作,才能防止現有的不平等在AI時代中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