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衝擊出口商獲利,迫使各國央行出手干預。在這波「拋售美國資產」的趨勢中,新台幣今年來勇冠亞洲各國升幅8.74%,坐穩第一強寶座,日圓與韓元漲勢8.21%及6.4%尾隨其後,離岸人民幣升破7.2元創半年來新高,主因是資金回流買盤及這些貨幣被視為替代投資首選。
日圓兌美元匯率5日盤中升值0.73%至143.87日圓,累計今年以來升幅達8.21%,在亞幣中僅次於新台幣走勢。
韓元5日上漲2%左右,今年以來升幅為6.4%。印尼盾收復今年以來多數失土,馬幣勁揚逾1%至2024年10月以來最高,新加坡元兌美元升值0.6%到1.292新元。澳元兌美元揚升0.78%報0.6492美元,創五個月高點。
瑞銀外匯策略師近日將美元/日圓貨幣對的公允價值估計下調至125,認為日圓目前提供最佳價值。瑞銀持續存在的公允價值差距,歸因於美國和日本之間仍然較大的利率差異。
人民幣兌美元離岸價5日開盤即升破7.2元關口,盤中最高升至7.1885元,創下半年來新高。若再加上2日的漲幅,等於兩個交易日就飆漲900個基本點,漲勢相當凌厲。大陸五一長假5日結束,股匯6日恢復交易,屆時在岸價的補漲幅度,以及官方透過中間價定價釋出的政策訊號,都是外界關注焦點。
分析人士指出,離岸價這波大漲有四大原因:一是五一出行數據創新高,可能注入更多經濟增長動能;二是五一期間中美經貿磋商釋放出積極信號;三是避險資金正在增配人民幣資產;四是在美元指數趨勢性殺跌的背景之下,結匯盤動能正在逐步釋放。
亞洲外匯市場在過去兩天劇烈波動,衡量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整體表現的彭博亞洲美元指數周一升至六個月高點。這顯示出:美國總統川普反覆不定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對美國衰退的擔憂,導致資金撤離美元並衝擊金融市場。
上周,投機交易者看空美元的程度創去年9月以來最高,顯示投資人愈來愈不願意持有美國資產。中國出口商不再視美元或美債為貿易衝突下的安全避風港,轉而偏好持有人民幣。分析師推估,人民幣、台幣與馬幣等亞洲貨幣可能持續升值。
特里維迪(Kamakshya Trivedi)領導的高盛分析團隊在報告中寫道:「鑒於美元承壓,加上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攀升、利率可能調降,對亞洲出口商來說,持有美元的風險變高、報酬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