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總統於4月2日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市場一度劇烈震盪,但近期股市已逐步回穩,尤其以加密貨幣與AI科技領域表現最為亮眼。比特幣自4月初低點強彈逾23%,不僅率先科技股觸底反彈,也展現出其避險資產特性,吸引資金重新回流至相關投資標的。
根據市場數據,自川普宣布關稅政策至4月29日,美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約1.3%,費城半導體指數年初至今跌幅達15%;反觀台灣科技股表現相對抗震,加權指數在此期間上漲約5.2%。
第一金全球AI Fintech基金經理莊卜璇指出,在比特幣「減半」效應、降息預期再度升溫,以及國家級儲備共識提升等多重利多支撐下,加密貨幣需求持續攀升,也連帶推升數位支付與Fintech企業的投資機會。她表示,數位金融生態鏈中的支付相關廠商,在前一波關稅危機導致的市場修正中,表現相對穩健,反映出產業本身具有強勁的需求成長動能。
展望後市,莊卜璇強調,AI Fintech相關企業多為軟體公司,受關稅衝擊相對較小,加上加密貨幣的避險與儲備需求增溫,有助進一步強化中長期投資吸引力。不過,她也提醒,這類型基金波動度相對較高。
安聯AI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莊凱倫則指出,就長線趨勢來看,全球前沿科技仍維持高速競爭,AI技術持續追求推理效能與成本優化,帶動健康的算力需求。美國矽谷為保持通用人工智慧(AGI)領先地位,持續要求更高的效能與速度;中國則透過結合開源模式與推理導向技術,快速推動本土AI系統迭代。
2025年第二季市場仍可能面臨高波動,因美國與多國貿易爭端升級及關稅報復風險增加,利率走向亦不明朗。百達投顧指出,從長期發展來看,AI仍將推動企業資本支出並加速科技轉型,成為帶動企業營收與獲利擴張的催化劑。科技產業投資重點正從硬體設備轉向多元化的應用軟體,並看好具備創新實力與成長性的企業。
即使科技長期趨勢呈現多頭,但股價波動大,法人均建議投資人定期定額方式投資最佳,如此不但可分散風險,還可穩健參與中長線數位金融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