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02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中美貨櫃運輸量大減 航運公司改用小型船舶

image
中美貨櫃運輸量大幅萎縮,也促使全球主要航運公司不是取消航班,就是改用小型船舶來因應市場的變化。圖/美聯社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川普關稅影響,中美貨櫃運輸量大幅萎縮,也促使全球主要航運公司不是取消航班,就是改用小型船舶來因應市場的變化。

 全球前五大貨櫃航運業者指出,目前美國航線訂艙量較過去至少下滑三分之一,儘管他們尚未全面取消航班,但已普遍將18,000TEU(20呎標準貨櫃)等超大型船舶,改換為約14,500TEU的中型船隻,以降低營運成本。

 丹麥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在聲明中表示:「為應對不斷改變的市場環境,我們正優化運力網絡,例如用小船取代大船,以適應當前中美航線的需求。」馬士基是全球第二大貨櫃航運公司,僅次於地中海航運公司(MSC)。

 新加坡與倫敦的貨運經紀商也透露,小型業者已取消5月從中國到美西約24班航次。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 Seroka)聲稱,他預計本周貨櫃抵達量將比上周銳減逾3成。他補充說,目前為止,原定5月出發的17趟航班已被取消。他強調,這波市場動盪的不可預測性,「甚至超過新冠疫情期間」。

 負責衡量全球大宗商品運輸成本的波羅的海交易所表示,航運業者相繼取消或迅速「停航」,不禁令人想起疫情時期的情況。進口商目前正依靠積壓庫存,和存放在美國保稅倉庫,來等待關稅影響逐漸消退。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約1,100萬個貨櫃,約占總進口量的38%。航運業高層估計,關稅實施迄今,已有約30萬個貨櫃的貨運量消失。

 德意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熊毅(Yi Xiong)在最新報告中提到,受此影響,中國經濟將首當其衝,至於對美衝擊可能要延後數周才會浮現,因為進口商品庫存需要花些時間消耗完畢。

 航運數據平台Xeneta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也認為,即使中美雙方最後針對關稅達成協議,最快也要等到一個月後,中國才會恢復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