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銀行因擔憂詐欺風險,暫停採用自然人憑證作為數位存款帳戶的開戶方式。對此,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不鼓勵銀行做完全去風險化的業務,即不要全面拒收自然人憑證,應提出強化風控措施。
彭金隆指出,今年初開始銀行對警示帳戶有做較嚴格控管,自然人憑證開立的數位存款帳戶,確實有較高的警示帳戶比例,但金管會會持續要求經營數位存款帳戶的銀行做好KYC,現在有透過雙指標定期對銀行加壓,針對警示帳戶比例控管,特別是數位帳戶方面會加強。
為防堵警示帳戶比例提高,近期八大公股銀陸續暫停使用自然人憑證開戶,現階段先尊重金融機構對風險的判斷,但也常鼓勵金融機構不可以做「完全去風險化的業務」,不要完全拒絕使用,例如,不讓人使用高速公路自然減少車禍,但也少了高速公路的功能,現在銀行業者可能還沒找到原因,但會針對問題請業者思考如何平衡。
銀行局局長童政彰說明,自然人憑證若搭配視訊驗證,其開戶效力等同臨櫃,將盡快與八大公股銀會議討論,目標是半年完成系統調整或提出替代措施,兼顧便民與防詐。數位存款方面有三類,自然人憑證理論上是安全性最高的,不僅開戶,報稅也可使用,因此問題不在於「自然人憑證」,而是在於詐團騙取民眾將自然人憑證交付給他。
第一類帳戶本就有三種態樣,除了臨櫃且經過「金鑰憑證簽章」驗證辦理外,其中一種是自然人憑證加上視訊,等同於臨櫃辦理;另一種是僅憑自然人憑證開戶,雖然此類有限額,但目前詐團就是利用此類,先騙取民眾的自然人憑證及個資,再利用該人頭戶小額轉出非法資金,後續將了解公股銀是否屬於無視訊、僅自然人憑證的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