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當沖客的集散地的凱基台北,被立委認為是台資「洗產地」,假冒外資回來當沖炒股割台灣人韭菜。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0日指出,會要求未來外資申請的資訊要更強化;證期局局長張振山強調,5月將全面盤點400多個券商分公司據點,主要就鎖定外資炒股、介入上市櫃公司經營權二大面向。
立委質詢表示,據媒體報導,凱基台北的隔日沖大戶來自多個海外小島像是英屬開曼群島、維京群島等註冊地的外商公司,疑似台資假冒境外基金,回來台灣操控市場,割台灣人韭菜,台灣優待外資卻讓台商有機可趁「洗產地」回國操弄股市。
張振山說明,過去當沖交易量占大盤交易量比例約在3成,今年已降至低點32%,比去年的36%還更低,並沒有爆量。
但因為5月份是上市櫃公司開股東會、董監事改選旺季,過去常見外資趁此時節炒股介入經營權,因此5月將全面抽查400多家券商分公司的據點,主要就是要針對外資炒股、介入經營權來盤查。
而凱基證券針對立委質疑強調,凱基證券客戶(含外資法人)均屬「合法」、「合規」開戶,該公司受理交易亦「依相關規定辦理」。
據了解,凱基台北是國內量化交易(亦稱程式交易)成交量最大的分點,同時也是當沖與隔日沖的短線交易重鎮,聚集多位國內重量級大戶。過去許多熱門中小型股票的交易紀錄中,均可見凱基台北的身影,該分點擅長炒作台股中小型個股。
由於凱基台北的大戶具備外資交易資格,能以外資名義買進中小型股,更容易吸引散戶跟風追價,成為推升股價飆漲的重要推力。
凱基證券近年來先是合併台証證券壯大規模,再來2020年及德意志證券退出台灣市場,大量外資經紀單轉向凱基台北下單;如今凱基證券經紀業務市占率已突破1成,市占率居第二名。
而凱基台北對台股的旋風式影響早已不是新聞,立委藉其列為質詢焦點,研判與4月7日台股股災有關,當時,證券市場多數大戶因股票融資斷頭而承受鉅額虧損,並衍生出大戶之間資金借貸的利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