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持續拋售美國資產,導致美元持續疲軟,美元指數29日早盤一度跌破99大關。高盛近日指出,在關稅範圍廣泛且偏單邊施加的情況下,美國企業與消費者被迫承受更高成本,若供應鏈及需求調整的彈性有限,美元走弱壓力恐將持續加大。
高盛並認為,美國硬數據仍然堅挺,勞動力市場也沒有顯示迫在眉睫的危險信號,加上潛在的關稅協議可能為市場帶來緩解,市場還遠遠沒有脫離險境,因為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要到5月中旬或6月初才會更明顯地顯現。
過去幾年大量資金湧入美國資產,特別是未對沖匯率風險的槓桿投資者一旦開始重新配置,將進一步推升美元貶值壓力。
美國銀行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表示,美元已步入長期貶值趨勢。美元走弱的過程可能在低利率環境下緩慢推進,或在高利率背景下快速完成。這一貶值趨勢將持續到聯準會開始降息、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及美國消費支出展現出更強韌性為止。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表示,美元仍處於高估水準,還會繼續貶值,尤其考量過去幾年中,非美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資產配置過重,一旦開始減持,美元貶值壓力將大增。加上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意味著對外資的高度依賴,海外投資者縮手,不是美元走軟,就是美國資產價格面臨修正,甚至兩者齊發。
高盛分析師Rikin Shah則認為,市場遠未脫離險境,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可能到5月中旬或6月初才更明顯,主因消費者的提前採購可能會提振3月和部分4月的消費支出數據,這現象已開始顯現;同時,招聘放緩比大規模裁員更可能成為就業市場的關鍵變數,意味著失業救濟申請數據可能不如往常那樣具指標意義。
儘管目前關稅暫停以及關稅談判正在進行,但大量關稅仍然存在,而且即使透過談判,也很難看到關稅降至10%的水平以下。
高盛指出,關稅帶來的通膨壓力,及貿易和財政政策最終走向的不確定性,讓聯準會目前處於被動反應而非主動應對的心態,聯準會可能需要看到實際的經濟數據惡化才會做出反應,最有可能的觸發點是勞動市場的惡化,接下來需要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