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28中國信託證券投顧總經理陳豊丰

川普引領交易心態成主流 試著重拾投資思維

 市場分析:2025年美國財政與經濟,彷彿正進行一場人為的架構重建,或是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喜歡用的辭令「重新平衡」,從美債、到美國製造、到國際權勢,樣樣都是大事,而現時的環境,美國經濟上又面臨停滯性通膨的威脅,國際政治上川普似乎又想讓對手國稱臣服軟,進度上,又似乎急於畢其功於一役,以致造成4月初以來的金融市場大震盪。

 依照市場預估,若川普對等關稅若如期上路,通膨恐重返3.5%至5%高檔區間,經濟成長率則由原預期的2.8%重挫至1%以下,甚至步入衰退。這對企業投資信心與消費者支出雙重打擊,無疑為股市帶來更高的波動與下行壓力,4月初的債券殖利率飆升,「賣出美國」言論當旺,即是這個原因。

 美國債務問題已如滾雪球般逼近臨界點。目前債務總額已接近37兆美元,而根據CRFB預估,川普的新財政預算案未來十年恐再添6.9兆美元赤字。即使新關稅措施為美國帶來約3兆美元稅收收入,亦難以填補財政缺口。美債問題是該面對,嘗試解決,這個精準命題在於解題的同時,如何避免通貨膨脹失控。

 關稅是由買方支付,直接牽動市場價格的通膨壓力,預期或許美國最後的解法,可能以計算的對外關稅收入額度,換取要求他國購買美國發行的低息「百年國債」,這項方案可有效延長債務償還期、壓低當前利息負擔,同時減少美國對市場債務發行的壓力,有利短期內聯準會啟動降息。相對的,財政壓力就會被傳遞到對手國國內。

 然而,若推行不當,恐導致外國債權人信心動搖,甚至將衝擊美元信用,例如中國近年已大幅減持美債,目前僅剩約7,000億美元,佔比從2011年的9.2%降至2025年的2.1%,近期日圓與歐元的強勢表現,亦即反映出市場的擔心,而弱勢的美元,亦可能是海湖莊園協議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得不重視。

 無論如何,在外資賣壓與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下,大盤融資維持率一度降至120%左右,已低於關鍵140%水位,而台灣市場資金仍十分充裕,歷史經驗顯示,往往是反彈契機的開端,跌勢重質,時間會給公道,果然從25日就已見到有股票反彈收復約當大盤在21,300點往下的起跌位置,讓投資人增添信心。

 投資策略:面對高波動時代,交易心態成為近期主流,既然此時選股優於選市,投資人可關注高殖利率個股、中美對抗下的轉單受惠者、邊緣運算上下游供應鏈。另一方面,軟體與資安領域受惠於企業AI化浪潮與資安建置需求,龍頭美企仍有機會維持相對較高估值,是避險心態中不願放棄成長型投資思維的機會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