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上任、全球尚未形成關稅風暴的空窗期,今年2月份美國的海外債主們積極增持美債。其中,中國2月增持美債235億美元,持倉規模升至7,934億美元,為2024年1月以來最高,仍為美國第二大債主。第一大債主日本,當月也增持466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4月初美國公布對等關稅後美債價格快速下跌,讓市場進而密切關注接下來的3、4月數據。
綜合外媒17日報導,美國財政部17日公布今年2月份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當時川普甫上任,市場對新政與美國聯準會降息有所期待,海外債主增持美債顯著增長,創2021年6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美國以外國家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增加2,90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8.82兆美元。當月,外國買家淨買入1,062億美元的長期美債和732億美元的短期美債。
其中,日本2月增持規模大於1月的195億美元,為2020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持倉規模升至1.125兆美元。
中國2月增持金額達235億美元,亦明顯高於1月增持的18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個月增持。具體看,中國當月淨賣出48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同時淨買入151億美元短期國債。
川普4月2日公布的對等關稅引發美國國債拋售潮,價格上周創2001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稍後表示,沒有證據有主權國家是美債價格大跌的推手。美國前財長葉倫則指出,中國拋售美國國債會令人民幣升值,危及全球金融穩定,損害自身利益,不認為中國會這樣做。
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表示,美債走向取決美國政府的信用問題,根本上要看美國經濟的韌性,如果預期美國經濟將進一步放緩,美債收益率或將走低。美債只要不出現違約風險,美國經濟不出現大規模衰退,美債市場問題總體可控。
另外,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同日公布3月份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從2月的4.33%下滑至4.13%,仍連續五個月穩居全球第四大活躍貨幣。當月美元國際支付占比由48.95%升至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