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啟明一席「考量國安,應保留核能」發言,外界解讀政策可能轉彎。17日他以三點說明其態度,一、環境部非核能相關主責單位,只關注低碳能源;二、若要將核能放入國家安全考量,未來應由全方位韌性委員會討論;三、核電廠機組重啟費用高昂,必須審慎研議。
他並強調,核能延役並不是今天按一個鍵,明天就能啟動、繼續用,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
彭啟明17日赴立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立委提及,在台灣對美談判關稅期間,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是否會成為對美關稅談判的籌碼?他對此說明,全世界最快要到2030年,才會有第一個SMR商轉,目前尚未有相關討論,就所掌握的資料,一座SMR大小約需14公頃的範圍、超過台北大巨蛋的面積,若要在台灣推動SMR發展,還需社會溝通和安全性評估。
他指出,據國際能源總署報告顯示,機組要重啟或研議需要花幾10億美元,重啟核能除要面臨設備老舊、場址評估,也有處理核廢料的議題,並非可以簡單處理。
另一方面,經濟部持續產業投入節能、能源轉型。至今年4月中旬,全國累計已節省超過58億度電,約當於2座台中電廠1號機組整年的發電量,可供超過139萬戶家庭一整年用電所需,已有超過1,400家公私部門企業響應,並投入深度節能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