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淨零排放目標與永續治理壓力,全球企業掀起一波以ESG為核心的轉型浪潮。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內「綠領人才」的需求將成長超過25%,尤其在氣候風險管理、碳足跡計算、永續供應鏈與ESG報告撰寫等領域,專業人力已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資產。
歐美等先進經濟體早已將永續管理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以歐盟為例,配合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與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要求企業不僅要揭露環境績效,更需具備專責團隊進行資料盤整與驗證。相較之下,台灣企業在ESG專才的配置仍有明顯落差,尤其中小企業對於碳管理與ESG制度化尚處起步階段。
不過,隨著國內《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碳費徵收機制上路,國內企業紛紛啟動永續行動。包括製造、科技、金融等產業,皆開始設立ESG專責部門,甚至將ESG融入人資、營運與品牌管理體系,帶動一波「內部綠領轉型」潮。
教育端也同步應變,大專院校與產學機構紛紛開設ESG、碳盤查、AI輔助永續管理等實務導向課程,培養跨域、實作導向的綠領新血。據人力銀行資料顯示,2024年起ESG相關職缺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成,顯示市場對具備永續素養的人才需求正快速升溫。在綠色競爭成為主流趨勢的此刻,ESG不再只是企業的形象工程,而是攸關未來營運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具備永續觀念與實作能力的「綠領人才」,正是企業攀登全球供應鏈高峰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