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6日公布第一季經濟增長5.4%表現超預期,但隨著中美關稅戰的衝擊於第二季浮現,市場普遍預期第二季經濟增長將轉弱。分析人士表示,預期刺激政策將加快落地,擴大內需仍是重中之重。
綜合陸媒報導,面對關稅戰的不確定性,繼近日包括瑞銀、摩根士丹利、花旗、高盛等多家投行先後將中國全年GDP年增率預測下調後,澳盛銀行16日也跟進開槍。
澳盛指出,由於美國關稅構成外部衝擊,儘管中國第一季經濟增長開局強勁,但關稅不確定性將直接打擊第二季表現,預計4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可能會令人失望。該行認為,迄今為止,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將對關稅升級採取任何強有力的政策回應。美國關稅舉措已影響到企業信心和經濟活動,該行因此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4.8%降至4.2%,並把2026年增長預測由4.5%降至4.3%。
因美國最新關稅措施讓全球市場持續震盪,德意志資產管理(DWS)投資總監Vincenzo Vedda表示,預估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減少1.3個百分點。Vedda指出,目前營商環境令企業投資日益困難。東亞證券認為,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速或會明顯轉弱,在關稅影響下,4月份至第二季特別是製造業及出口相關的數據,應該會明顯轉弱。
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由於中美貿易戰急速升級,第二季經濟可能開始受到影響。接下來密切關注貿易戰對製造業領域的衝擊,尤其是產能過剩問題是否進一步惡化。由於製造業可能受到關稅衝擊,未來中國能否穩增長的關鍵在於第三產業產能否彌補缺口。今年中國政策將重點支持內需,重點包括育兒、養老、餐飲、醫療保健以及旅遊等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