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增加市場諸多不確定性,投信法人表示,關稅將持續影響全球市場,但印度出口依賴程度較低,且近期也啟動降息循環,國際大廠也考慮將印度作為大陸替代的生產基地,印度有望成為關稅戰中的最大贏家。
瀚亞投資首席經濟學家Ray Farris認為,美國市場將持續震盪,預計經濟會有顯著性的下滑,而歐洲或低估值的亞洲市場表現會更加優異;未來需要持續關注調查與市場數據,以增加能見度,關注ISM、薪資及勞工數據是否有衰退的可能性。
全球貿易戰對擁有強大國內財政與貨幣政策且對全球貿易依賴度較低的國家,較容易受惠,印度被視為潛在的贏家,因對美商品出口曝險比重較低,僅占其GDP的2.2%,印度儲備銀行啟動降息,也成為替代生產基地的理想地點,而印度目前可能進入週期性再通膨階段,也仍須持續降息以刺激經濟與吸引外資投入。
群益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向思穎指出,近期印度股市預估本益比已回落至長期平均附近,估值水準合理,同時印度的經濟基本面依舊維持強勁,企業EPS成長有望重新加速,加上印度通膨受控,甚至低於印度央行4%的通膨目標,央行寬鬆立場料更加明確下,也有利於股市表現。
在對等關稅議題方面,印度積極尋求與美方協商,然考量川普多變風格,短期將持續關注協商進度,在不確定性尚未解除下,股市料仍波動難免,在談判期間可適度降低受到關稅影響程度較高的產業配置。
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認為,印度今年經濟成長展望不如以往樂觀,伴隨企業獲利預期下修,評價面臨壓縮,經濟成長再下修空間不大,正向循環包括經濟成長強勁、提振人民所得、政府稅收增加、政策支持經濟可持續;觀察外資3月下旬已反手買超,可望強化季節性反彈力道。
操作上產業配置上以金融、工業、科技、公用事業、通訊服務為主;持股以業績穩定的大型股為核心,並積極尋找爆發力較強的中小型股,及跌深且業績能見度高的國營事業股,鎖定科技印度、潔淨能源、印度製造、消費升級等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