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15楊晴安/綜合報導

中國東協自貿區3.0談判完成

關稅戰延燒下,鎖定供應鏈互聯互通等領域拓展互利合作,今年可望簽署議定書

image
東協穩居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也成為美中僵局下,中國積極拉攏的目標。圖/新華社
中國東協自貿區 小檔案
中國東協自貿區與CPTPP國別

 美國掀起與中國的關稅戰,讓全球為之不安。值此時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年內首度出訪前往東南亞三國,提出深化在製造業和供應鏈方面的合作,引起高度關注。最新消息是,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談判已實質性結束,將於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興領域拓展互利合作,今年可望簽署升級議定書。

 川普關稅政策讓其對中課徵145%高昂稅率,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在對等關稅暫獲豁免至七月中,在美中僵局下,中國積極拉攏互為最大貿易夥伴的東協國家。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14日於記者會上宣布,目前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談判已實質性結束,雙方將在數位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興領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標準和規則等領域加強互融互通,共同促進貿易便利化及包容發展,盼雙方經貿合作迎接更大發展。

 東協持續穩居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據統計,2025年第一季雙邊貿易額達人民幣(下同)1.71兆元,年增7.1%,占中國整體外貿比重提升至16.6%。其中,製造業產品占中國與東協貿易的比重達90.1%。中國對東協出口平板顯示模組、汽車零配件、鋰電池增速都超過二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一季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達5.26兆元,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2.2%。且第一季「一帶一路」占外貿比重更提升到51.1%。

此外,2025年首季,中國以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運輸對東協的進出口規模,分別增長37%、23.2%、5.8%和16.4%。

 中國東協自貿區自2010年1月1日上路,此前歷經多輪談判。中國與東協於2022年11月正式啟動中國東協自貿區3.0談判,除了上述提到的範疇,還涵蓋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海關程序及貿易便利化、競爭及消費者保護、中小微型企業、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並於2024年10月首度於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宣布談判結束。當時的聯合聲明指出,待完成法律審核、國內程序等工作,計畫2025年簽署升級議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