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14呂欣芷、孫彬訓/台北報導

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 凌忠嫄:資產活化、數位轉型 老牌銀行向前行

image
●金融圈焦點人物─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分享如何帶領集團向前邁進。圖/王德為
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 小檔案
臺灣金控近五年獲利水準
臺灣銀行近五年獲利水準
臺灣金控組織關係圖
更多《面對面》新聞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我們擁有金山銀山,家大業大是優勢。」凌忠嫄去年8月出任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談起臺灣金的獲利表現,她展現信心說,旗下核心子公司臺銀去年獲利創新高,如果把政策性負擔也算進來,獲利逾400億元,為公股之首。擁有全國最多存款、客戶數的臺銀,善於運用優勢,創造經營績效;不過,老牌銀行也要克服問題繼續向前行,具體的說,將更聚焦資產活化及數位轉型,因應快速變化的金融環境。

 凌忠嫄曾任財政部賦稅署組長、國稅局局長、國庫署署長等職務,離開財政部後,先後掌舵輸出入銀行、土地銀行與彰化銀行,踏入銀行圈十年之際,由於表現優異,去年成為公股行庫的龍頭臺灣金、臺銀董事長,成為金融圈的焦點人物。

 ■獨特優勢 坐擁金山銀山,家大業大

 接受專訪時,凌忠嫄開門見山,以「金山銀山」形容臺銀所擁有的優勢,「其他銀行做授信,往往要先追存款,臺銀基本上不用。」因為老牌銀行的品牌,本身就承載著信任價值,許多民眾選擇存款銀行時,第一想到的就是臺銀,臺銀也一直保有穩固的競爭力。

 比較起曾經任職過的其他銀行,凌忠嫄說,臺銀很特別,背負許多政策性任務,例如協助代操政府基金、辦理新鈔兌換、運鈔作業等,這些業務雖非直接創造利潤,但存在其社會責任,使臺銀在台灣金融體系具備獨一無二的位置。撇除政策性任務,臺銀與一般銀行競爭時也不遑多讓,去年整體營運績效亮眼,獲利更創新高。

 但她強調,即便坐在「金山銀山」上,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如何運用既有優勢催動獲利引擎,創造更卓越的績效,是她到這裡很重要的使命。在凌忠嫄的構想裡,銀行獲利動能有三大支柱,分別來自利息、手續費收入及財務操作,因此將在企金、消金及財操三大主軸上,持續深化布局。

 ■三大主軸 深化布局企金、消金及財操

 企金方面,臺銀長期深耕授信業務,包括聯貸案、中小企業放款、海外授信,凌忠嫄說,很多大型企業聯貸案,只有臺銀有充足量能去承作,因此,2024年於國內聯貸市場擔任管理行(Bookrunner)及主辦行(Mandated Arranger)聯貸額,各為89.22億美元、83.63億美元,連續六年居冠,這部分會持續強化,保持領先地位。

 在中小企業授信上,因有信保基金提供保證,風險相對可控,收益性佳,但她認為更重要的是有助行員由小案做起培養授信專業能力,也是今年重點業務之一;至於海外授信部分,由於臺銀目前有12家海外分支行,但貢獻獲利占比重並不高,因此聚焦利差較高的案源,提升收益性為今年的重點。

 授信的第二大項為消金部分,房貸為主要業務。臺銀目前房貸餘額逾兆元,近期房貸量仍大,以新青安、無自用住宅首購為主,也獨家承作公教築巢優利貸。凌忠嫄說,臺銀不擔心存款來源,但要配合央行管控,管制總量。包括學貸、青創貸款、信託、保險等各項業務,都要持續發展。

 金融操作部分,凌忠嫄說,臺銀去年績效出色,整體資金運用於放款外的投資等淨收益為181億元,年增約24%,今年因川普新政帶來不確定性,操作難度提升,臺銀將積極調整投資配置,在波動中創造穩定收益,股票部位適當調節、逢低進場,債券亦布局能收取固定息收的海外債,貨幣市場利差交易。

 ■未來挑戰 善用資源,尋求創新與轉型

 在談及未來的挑戰時,凌忠嫄認為,臺灣金、臺銀不僅要依賴傳統的金融業務實現增長,還要善於利用既有資源、發掘問題並予以解決,「尤其是資產活化及數位轉型方面的努力」。

 臺銀全台擁有大量不動產資產,價值逾千億元,這些資產若能妥善規劃、活化運用,就能換取現金流。具體做法上,除了將空地出租外,凌忠嫄透露,近期已請內部研究新的發展方向,例如將不動產證券化,做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等,希望收入來源更多元,但這部分雖受限法規,短時間難以實現,「至少要先起步」!

 她並提及數位化會是另一項關鍵任務。臺銀是國營銀行,預算編列需要時間,導致AI、系統發展進度相對稍慢,不過,「凡事都要起步,並急起直追,不能愈來愈落後」,將先從精進現有產品的數位化做起,讓客戶使用體驗更便利。

 「知道問題點,才能夠成長。」訪談中,凌忠嫄數度提及「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帶領臺灣金在穩健經營的基礎上,尋求創新與轉型,確保在變局中持續成長,走出這家臺灣歷史最悠久銀行的新時代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