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僵局未解,衝擊台灣印刷電路板(PCB)產業,造成成本大增,並促使供應鏈加速向低關稅區轉移,東南亞及台灣的產能布局成為新焦點。其中台系廠商如華通、臻鼎、欣興、金像電、定穎已在泰國設廠,華通與定穎產能於2024年底至2025年第一季開出,臻鼎、欣興、金像電則將於2025年下半年投產。
至於越南以日韓廠為主,台廠僅健鼎擴產,預計2026年初新廠投產,聚焦伺服器等高階產品。
目前PCB板廠在東南亞產能主要以伺服器、網通、衛星與車用為主,少部分廠商在東南亞建立消費性產品的產能。
法人預期後續供應鏈調整的方向為,包括將直接或是間接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移到關稅相對低的生產地點如台灣、泰國、越南等地生產,出口到非美國的產品保留在中國生產。
關稅情勢較為確定的情況下,相關供應鏈也將協商關稅議題,預期在低關稅區域具有較多產能的廠商,將有談判優勢。
由於PCB下游打件廠與組裝廠多數位於亞洲,僅少數成品直接出口美國,關稅影響以間接為主,集中於消費性產品成本壓力。
以手機為例,2024年美國手機銷售約1.3億支,蘋果市占逾5成,銷量約6,000~6,500萬支。關稅推升價格,勢必影響需求。
美對等關稅加速PCB供應鏈轉向低關稅區,東南亞因成本優勢快速崛起。惟關稅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PCB台廠需優化全球布局,與供應鏈協作分擔關稅成本,以維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