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4月2日宣布最新對等關稅政策,引爆全球市場恐慌情緒,美、歐、亞洲股市無一倖免。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解鈴還須繫鈴人」一旦關稅政策出現轉圜契機,金融市場也有望立即做出反應;但如果川普按表操課,一鏡到底將迎來最大風險。未來需觀察三大重點,一是關稅政策施行越久將推升全球經濟硬著陸風險,美國和全球政府能否在近期內取得共識,進一步調整關稅稅率將是關鍵。
二是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將出現變化,尤其美聯準會是否加大降息力道,將左右市場回穩步伐;三是觀察關稅政策導致股市重挫、物價短期內恐進一步急升,及企業獲利削減或將導致裁員潮,美國內部民意反撲力道,也有機會迫使政策力道轉趨溫和。
未來一、兩周金融市場要留意「稅吞下來、貨退回去」的發展,GDP/EPS下修,GDP美國保1、台灣保2難度升高、EPS美台今年從二位數成長減至個位數,股市持續反應利空,仍有下跌空間,資金flight to quality的壓力大。唯有等談判空間浮現、聯準會出手,始有助股市止穩。
合庫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徐千婷指出,後續關注的五個關鍵,首先是各國與美國談判,條件能否達到川普心中的期望值;其次是美國國內民意,目前已有反彈聲浪,許多民眾展開示威,後續抗議規模有無擴大;三是美股失控的更極端情況發生。
四是美國經濟發展,由於關稅制度大概一到兩個月、甚至更久,才會反映在物價及景氣上,這部分還需要持續觀察,才能看出對經濟實質影響;五是明年美國的期中選舉,川普主打的「美國製造」、創造就業機會等,都不是短期內就能達成的,例如設廠就需要時間,他期待的效益不會這麼快顯現,反而物價壓力會先來,隨之而來的便是政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