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金融專區即將正式啟動,金融業者的態度也從欲迎還拒轉為熱情擁抱。2024年11月間,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帶隊去高雄時,表態願進駐的業者略多於十家,且多為銀行,隨著詳細的試辦辦法出爐後,銀行、證券、投信、保險業者都嗅到商機,開始認真評估設點進駐的方式。
投信投顧業說,最看好私募基金的銷售,可透過銀行信託模式的開放措施。以往投信要銷售私募基金,需要銀行引薦客戶來簽約,對銀行來說,會有客戶名單外流的風險,且若有20個客戶要買商品,就要簽20個合約,未來銀行只要成為投信的LP(即私募客戶),投信只要對銀行一個客戶即可,銀行客戶名單不會外流,作業也大幅簡化。
另外,過去私募基金單一客戶投資門檻達100萬美元,現降到10萬美元,吸納更多的潛力客戶。至於開放投顧做外部資產管理(EAM)業務,不只限於有價證券的服務,不動產、稅務規畫也可以納入,讓財管更為全方位。
外銀高層指出,高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釋出多元的試辦項目,一方面讓台灣人在本地可有更多投資方向;其次是有更多解決資金流向方式,比照國外類似的金融專區,提供針對客戶的解決方案,滿足投資需求。這次金管會提出的亞資中心試辦內容,可能會是解決金流問題的關鍵策略。
壽險業者認為,對於保險業者來說,試辦的內容「有很大的商機」,目前掌握的全台高淨值客戶數多,試辦內容包含保單外幣多次給付健康險等,都是高淨值客戶潛在的需求商品。因現行多次給付型的健康險僅新台幣,高淨值客戶可能因常到海外,若能有美元多次給付型健康險,更可滿足其需求。
至於旗下擁有銀行、保險、證券各種子公司的金控公司來說,能滿足客戶的多元需求,子公司嗅到潛在商機,壽險公司完整介紹保單商品後,基本上都可透過線上保單服務及高雄專區的據點,簽訂保單,操作並不困難。
至於專區的客源,金融業者研判,剛開始時客戶仍會以國內為主,吸引海外客戶進來還需要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