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02楊晴安/綜合報導

美貿易壁壘報告 八分之一在批中

image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3月31日率先公布美國外國貿易壁壘年度評估報告,可能成為新關稅政策的前導,其中,近八分之一篇幅劍指中國。圖/美聯社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採購承諾履行成果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重拳4月2日問世前夕,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3月31日率先公布美國外國貿易壁壘年度評估報告,可能成為新關稅政策的前導。其中,近八分之一篇幅劍指中國,批評其利用產業規劃和政策,扶植機械人、航空航太、新能源汽車及生物製藥等領域主導市場。

 綜合外媒1日報導,該報告是自1985年以來由USTR進行年度審查的成果,2025年公布的全文近400頁。因適逢川普將透過關稅和一系列外貿政策掀起涉及全球的貿易戰,報告聚焦於平均適用關稅稅率、食品安全法規、可再生能源要求和公共採購規則等非關稅壁壘,但尚未知該報告將如何影響「對等關稅」政策。

 隨著中美貿易角力愈演愈烈,該報告指控中國利用產業規劃及其他政策工具,並透過歧視或利用外國企業來發揮作用,使中國企業以犧牲外國競爭對手的利益為代價,進而贏得市場地位,直指機械人、航空航太、新能源汽車及生物製藥等領域。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聲明指出,川普政府致力於解決不公平和非互惠做法,促使美企和工人在全球市場上占據首位。他並強調,「現代歷史上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比川普更意識到美國出口商面臨廣泛而有害的對外貿易壁壘。」

 另外,川普1月20日上任後帶領對中鷹派團隊捲土重來,重新關注美中於2020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曾承諾在2020~2021年大量進口美國商品與服務,但最終並未達標,全品類採購最終完成度僅62%。

 本次USTR報告引述相關數據指出,中國不僅未兌現購買美國商品和服務的承諾,亦未達成在協議中開放中國農業市場和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的承諾。

 回顧2024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領導下的USTR釋出的貿易壁壘調查,同樣聚焦於中國在農產品、非市場政策和做法,以及資訊安全政策等障礙。報告認為,中國以國家主導的非市場經濟和貿易方式為中企提供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導致鋼鐵、鋁和太陽能發生嚴重且持續的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