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業者聯電與格芯傳合併,儘管綜效不高,卻有助美國成熟製程拓展,業內人士分析,美國有意在境內複製先進與成熟製程,確保領導地位。世界再次看見台灣,惟符合先前駐美代表俞大㵢所言,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矽盾」(Silicon Shield)升級成「矽堡壘」(Silicon Fortress),但堡壘建在美國。
兩家業者最先進的製程為12/14nm,合併後市占約10%,但成熟製程合併綜效不高。
半導體業者分析,企業文化差異大,運營模式甚至機台也不能共用,整合過程恐發生管理衝突或效率低下;另客戶為達雙供應鏈,可能就此轉單,1+1看來不會大於2,可營業費用會急速增加。
究其原因,恐怕又是讓美國再次偉大。除先進製程方面由台積電擴大投資,再以合併方式取得成熟製程,美國生產占全球晶片市占再上升。川普稍早在白宮記者會就直言要減少依賴台灣,確保美國擁足夠晶片供應,應對可能的供應鏈風險。
聯電與英特爾去年元月宣布合作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因應行動、通訊基建和網路等市場快速成長,預計2027年投入生產。半導體業者形容這才是合理的合作方式,可結合英特爾在美大規模製造產能,聯電不用投資大筆資金在新晶圓廠,也可擴大美國據點,優勢互補擴大潛在市場,並加快技術發展。但聯電與格芯合作不確定性高,過程亦複雜。
前仆後繼赴美,但沒拿到半導體免關稅,且據USTR發布2025年美國國家貿易評估報告,台灣也被特別註記。台系業者憂慮,美國取得更多晶片製造Know-how後,台灣一旦有事就更符合美國利益,政治人物掛嘴邊的矽盾,就真的會被美國隊長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