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對大陸進口熱軋提告傾銷已立案,最快6月底初判將出爐,不過卻有業者在初判結果前大舉進口大陸熱軋,企圖在臨反稅成立後熱軋價漲再脫手套利。對此中鋼善意提醒業者若續進口本案相關鋼品,須留意相關法令與風險。業界則認為中鋼可能在初判過後提出向前追溯90天的申請,屆時超量進口的大陸熱軋也將被課徵臨反稅,套利變成套牢。
近年大陸由於鋼鐵內需不振,大量鋼材以低價傾銷海外,許多國家鋼廠都受害,國內的中鋼也不例外,中鋼及子公司中龍於去年9月正式向財政部遞件,要求對大陸進口熱軋進行反傾銷調查,今年3月財政部正式立案啟動調查,最快6月下旬初判就將出爐。
不過卻有貪小便宜的業者看準這段空窗期,大量引進3~6月到貨的大陸熱軋,希望在臨時反傾銷稅成立後,價格上漲再脫手賺一筆。根據業者調查,光是4~5月將到貨的大陸熱軋就超過4萬噸,且數量仍持續增加中。這樣的數字顯然不正常,因為今年1月大陸熱軋進口量僅有1,091噸,2月也只有7,511噸,明顯有人為操縱因素在內。
對於部分業者的進口行為,中鋼表示因本案已進入調查程序,將全力配合政府依法辦理,不便對外表示意見,僅善意提醒業者若續進口本案相關鋼品,須留意相關法令與風險。據了解,若中鋼向財政部申請向前追溯90天,屆時這段時間內超量進口的大陸熱軋也將被課徵臨反稅。
此外,大陸當局也開始出手整頓鋼材低價外溢的亂象,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五大部門聯合發布公告,宣示打擊「買單出口」。國內鋼廠認為,對岸查緝買單出口對全球鋼市來說都是好事。
業者表示,「買單出口」就是逃漏稅出口,不肖業者藉此規避繳稅並以低價將商品出口,鋼材就是如此,不僅嚴重破壞他國鋼價行情,大陸政府也收不到稅,更讓大陸鋼材惡名昭彰,進而導致越來越多國家對大陸鋼材祭出反傾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