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01林淑惠/台北報導

台灣跨境電商 外熱內冷

 Amazon、淘寶、酷澎等業者積極搶攻台灣跨境電商商機,過去十年間台灣民眾透過國外網站購買包裹總量成長了近2倍,尤其2024年進口包裹總量在大型電商積極推進下,年增13%,並首度突破600億元達656億元,成功扭轉自2020年實施進口包裹實名認證與預先委任制度後,連續三年進口量下滑的衰退走勢。

 反觀台灣電商向海外市場拓展力道就微弱許多,跨境電商銷往海外市場十年間僅增3.2%,主要綜合電商平台中,Pinkoi、誠品線上及博客來表現相對出色。

 未來流通研究所最新調查顯示,2014~2024年進口至台灣的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達269.5%。同期間進口包裹金額自221億元增長至656億元,累計成長幅度達196.8%,尤其2024年進口包裹總量較2023年增長13%,進口包裹金額同步年增12%至656億元新高。

 但進口包裹平均單價卻從2014年1,396元,2024年降至1,122元。根據關務署資料,2024年完稅價格低於2,000元免稅門檻的低價包裹約5,500萬件,占整體包裹進口總量逾90%,顯示進口包裹仍以低價小型包裹為主。

 反觀台灣出口小型包裹價量規模與增幅相對較低,間接反映出台灣業者透過跨境電商銷往海外市場的成長力道相對有限。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顯示,2014~2024年出口包裹總量自553萬件增至570萬件,增幅僅3.2%(CAGR約0.3%)。同期間出口包裹金額自152億元增至178億元,增幅約17.5%(CAGR約1.6%),顯示台灣業者現階段對於全球跨境電商的布局仍不踴躍。

 惟Pinkoi、誠品線上及博客來擁有相對出色的海外流量占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