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01社論

中美貿易談判戰鼓頻傳 攸關習川會進程

image
 ●「習川會」若能順利舉行,當可緩和目前劍拔弩張的中美關係,並為接下來的兩強關係定調。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兩個多月以來,頻頻出招對貿易夥伴和多項產業祭出新關稅措施,擾動全球金融市場,也導致國際政治出現劇烈變化。川普的關稅戰「起手式」讓對手和盟友均難以招架,然而,即將啟動的中美貿易談判,其最終結果將定調未來多年中美關係,同時牽動全球經貿格局。

 川普上任至今對外實施的貿易措施,包括鋼鋁、汽車和對等關稅,多採取敵我不分的無差別攻擊,目的不外是實踐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美國優先」等選舉承諾,企圖透過加徵關稅以平衡美國鉅額貿易赤字、重振製造業,同時以新增的關稅所得用來降低政府債務,並填補國內減稅所需財政資金。

 在此背景下,身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和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國的中國大陸,自是難逃川普的關稅措施,例如川普上任初期便以處理芬太尼不利為由,兩度加徵中國商品關稅,累計加徵20%。鋼鋁和汽車關稅方面,中國大陸雖非重災區,但對相關貨品出口仍會受到一定程度衝擊。至於接下來的銅、藥品、晶片和對等關稅等,中國同樣難以倖免。

 經過與川普第一次總統任期的交手經驗,中國大陸在應對美國新一波攻勢,展現胸有成竹的高姿態,當川普近期以芬太尼為由兩度加徵中國商品關稅時,中國大陸均毫不猶豫地強硬反擊甚至「加倍奉還」,除對美國能源和農產品加徵10%~15%報復關稅,還對鎢、鉍等重要物項進行出口管制、將多家美國公司列入出口黑名單,並對谷歌展開「雙反」調查。中美正在進行一場互不相讓的「懦夫賽局」(the game of chicken),雙方新一波貿易戰已然爆發。

 不過,當川普對中國兩度加徵關稅,並著手推出汽車等產業關稅和對等關稅之際,從幾個跡象可以觀察到中美貿易談判已在進行中。首先,外媒披露雙方中低階官員進行接觸,討論川普高度關切的防治芬太尼以及兩國貿易摩擦問題,雖進展有限,仍被外界視為中美啟動正式貿易談判的前兆。

 其次,川普在國會重要盟友、參議員戴恩斯(Steve Daines)日前訪問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3月23日與國務院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戴恩斯此行身負幫川普向中國傳話的重要任務,他向紐約時報表示,行前與川普見面,希望他傳達「美國優先」和芬太尼問題的嚴重性。他正在為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奠定基礎。

 再者,中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政策的副總理何立峰,於3月26日和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通話,話題觸及芬太尼、貿易及關稅議題。何立峰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表達嚴正關切,葛里爾則聚焦在中國不公平和反競爭的貿易政策與行為。

 此外,川普日前在白宮對媒體表示,字節跳動與美國達成出售TikTok協議,他就會考慮降低對中國的關稅。川普這項提議雖然遭到中方拒絕,但可推論中美已就關稅等經貿議題進入出牌和喊價階段。

 更最重要的是,外媒相繼披露中美元首峰會的訊息,雖然舉行的時間和地點各有出入,惟可以確定的是,中美雙方官員已經在為「習川會」進行安排甚至展開前期作業。

 川普上任後,全球政經局勢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習川會」若能順利舉行,所謂「見面三分情」,當可緩和目前劍拔弩張的中美關係,並為接下來的兩強關係定調,消除各界許多疑慮。

 習川兩人碰面,既不能空手而來,更不能敗興而歸,化解經貿分歧和開展合作向來是元首峰會最佳伴手禮,中美經貿談判能否順利推進和達成共識,攸關著習川會的舉行時間和峰會成果。

 擺在中美官員面前的談判菜單,多是經年未解的疑難雜症,除已搬上檯面上的芬太尼防治、TikTok歸屬、巨額貿易赤字以及關稅戰外,還有川普第一任期遺留下來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情況,及AI晶片管制等科技競爭等,考驗著兩國領導人和談判官員的智慧,其談判進程和結果讓全球政經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