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大陸財政部再向國有銀行輸血。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4家國有大行30日晚間先後公告,擬引入財政部戰略投資共計人民幣(下同)5,000億元,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核心資本是銀行資本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巴塞爾協議III」規定,核心資本至少要占資本總額的50%,不得低於兌現銀行風險資產總額的6%。因此補充核心資本也是銀行提高抗風險能力的根本手段。
界面新聞報導,公告顯示,建行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50億元、中行擬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650億元、交行擬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200億元、郵儲銀行擬募集資金規模為1,300億元,總計5,200億元規模,其中財政部擬認購5,000億元。
2024年9月以來,大陸金監總局和財政部多次表示,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以提升銀行抵禦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從最新公布的補充資本方案,也是延續去年以來的政策,按照「統籌推進、一行一策」的方向,鞏固和提升金融機構經營發展的能力。
資料顯示,國有大行的資產和信貸增速已超過行業平均水準,占商業銀行新增信貸的比重接近60%。
大陸國有大行目前經營整體穩健,資產品質穩定,撥備計提充足,核心一級資本均高於監管最低要求的5%。截至2024年末,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適足率分別為12.2%、14.48%、10.24%、9.56%。
專家指出,一般而言,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主要依賴利潤留存積累,或是配股、定向增發、可轉債發行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採用特別國債以補充資本的方式並不常見。
中金公司團隊指出,本輪注資是自2010年以來國有大行統籌推進的新一輪股權融資,旨在因應資產下滑、內生資本補充速度下降、以及淨息差減少的資本壓力,不得不尋求外部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