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因應對等關稅、穩定金融市場的作法受市場矚目,重點政策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扮演的角色,也受到外界關注。央行強調,近十年台灣累積的超額儲蓄超過30兆元,歷年超額儲蓄的資產運用及國內外資產價格上揚,帶動資產管理規模增加,為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助力。
央行31日赴立院財委會就「如何促進台灣金融市場規模發展之執行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央行發布報告說,從國民儲蓄率來看,2008年僅29.17%,去年已增至40.71%;而超額儲蓄如依主計總處統計,2008年為0.69兆元,至去年大幅擴大至4.01兆元,有助壯大金融市場規模。
台灣超額儲蓄以家庭部門的規模最大,經由銀行、投信、證券商等通路投資,也會經由購買保險及提撥退休金,透過壽險公司及退休基金代為投資。央行將持續引導家庭部門運用超額儲蓄,進行國內及國外投資,壯大金融市場發展。
經濟持續成長及超額儲蓄推動金融市場成長的成效,據央行說明,2009年名目國民生產毛額(GDP)為12.92兆元,去年已增至25.55兆元,成長率高達98%,投資成長至6.5兆元、成長率136%,國外淨需求(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成長至3.37兆元、成長率206%。
央行進一步指出,投信投顧業為資產管理業務主力,近年由於美中科技角力、新冠疫情及AI商機,台股表現亮麗,指數股票型境內基金(ETF)的資產管理規模擴增,墊高整體投信投顧業的資產管理規模,為台灣資產管理業務帶來商機,市場規模大幅成長。
央行認為,外資投資國內有價證券資金進出完全自由,且國人透過金融機構投資國外有價證券,資金進出均無限制。至去年11月底,國人經由銀行、證券商、投信基金、壽險業及四大基金等管道,投資國外有價證券的淨匯出金額達9,718億美元,相較2011年底成長224%。
為協助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央行近期鬆綁多項資產管理業務規定。去年11月起,調高國人每年累積結匯金額,其中團體、個人由500萬美元提高至1,000萬美元;公司、行號由5,000萬美元調高至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