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327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谷歌高層:量子電腦五年將大突破

image
圖/美聯社

 谷歌(Google)量子電腦研究的高層表示,他相信量子電腦技術只需五年就能執行現代電腦無法計算的實際應用程式。

 谷歌量子人工智慧(AI)硬體總監凱利(Julian Kelly)接受CNBC訪問表示,量子電腦或許能夠研究尖端物理學,並有可能產生新類型的數據。凱利指出,「我們認為,距離真正的突破大約五年的時間,也就是只能在量子電腦上解決的實際應用。」

 量子科技近來備受關注,去年12月谷歌宣布在錯誤校正技術上取得突破,並稱這為可行的量子電腦鋪平道路。

 同時,微軟今年2月推出全新量子運算晶片Majorana,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當時表示,公司為此創造一種「全新物質狀態」。

 谷歌最先進的量子電腦擁有105個量子位元(qubits),然而,專家認為要達到真正實用的應用,至少需要100萬個以上的量子位元。

 凱利說:「量子電腦講的是量子力學——它們可以從最基本的層面了解宇宙的運作方式。」他提到,初期應用可能集中在模擬前沿物理學,這包括「在某些領域擁有一些傳統電腦無法完成的系統」。

 凱利並稱,量子電腦或許能夠生成AI訓練所需的新數據,但他也強調這目前仍屬「推測性」用途,現有的AI模型基本上無法在量子電腦上運作。

 自1980年代以來,量子電腦一直是物理學家和科學家的夢想。傳統電腦是基於中央處理器或圖形處理器進行運算,位元為0或1,而量子電腦的量子位元(qubit)則是基於機率同時處於開(1)與關(0)狀態。

 近幾個月來,量子運算領域成為投資人的新焦點,期盼能像是輝達AI晶片一般成為帶動新一波熱潮的劃時代產品。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1月曾質疑量子電腦是否能在15年內投入市場,當時導致多家公開交易的量子公司股價重挫。不過,他上周修正說法,承認當時的評估「錯誤」,但仍表示技術發展難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