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在能源和減碳政策大動作煞車,甚至回歸使用塑膠吸管。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全世界的減塑仍是普遍共識,且台灣的紙吸管世界聞名,可以撐半個小時不會溶掉,笑稱「考慮要送給美國多一點紙吸管」。
彭啟明說,川普恢復使用塑膠吸管,可能與他的個人經歷有關,不過,其實台灣製造的紙吸管可使用30分鐘內都不會融掉,他認為,目前減塑仍然是全球共識,塑膠的確還是造成環境跟地球的危害,而紙吸管和塑膠吸管兩者價格也正在接近中,仍鼓勵大家多使用紙吸管。
彭啟明說,台灣因為很早就有限塑政策,因此,台灣製造的紙吸管可以撐半個小時不會溶化,甚至是「世界聞名」,希望可以把台灣製造的紙吸管推到國際,這就是轉型帶來的新機會。
彭啟明指出,以全世界最重視環保的歐洲來看的話,勢必未來不會放棄減塑政策,但也可能用其他一種方式來行銷;而雖然川普回歸塑膠吸管,但他後續也會持續觀察美國,是否會用循環經濟、資源循環等另一種方式來應對相關議題。
在台灣垃圾處理環境方面,彭啟明目標明年底全台沒有裸露的垃圾山。針對全國裸露垃圾堆置量高達74.5萬噸,垃圾山遍布全台、引發民怨,政院年初拍板3年12億元協助地方政府掩埋覆土、篩分打包;彭啟明說,目前已設置監控平台,追蹤各縣市裸露垃圾處理進度,每周更新一次供全民監督,他強調,現階段最急迫的,還是得將掩埋的垃圾量盡快處理掉。
彭啟明說明,垃圾問題是全民的問題、從源頭減量是垃圾處理的關鍵,不過,由於全台各縣市產出的垃圾量及焚化爐數量多寡等條件依然不均等,因此,台灣現階段還是需要焚化爐,困難點仍在於無法讓大家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