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312蘇崇愷、賴瑩綺/北京報導

陸軌道交通雙聚落成形 衝能源結構升級

 大陸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中車株洲研究所董事長李東林11日表示,該公司利用軌道交通的技術積累,成功裂變孵化新能源設備、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戰略產業,形成交通與能源設備雙聚落的發展格局,為大陸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採訪活動11日舉行。李東林在會中指出,株洲作為大陸電力機車(意指用於牽引列車的動力車輛)的搖籃,擁有大陸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設備產業聚落,境內約30%的軌道交通產品來自於此。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該公司產品已出口至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整體產值規模突破人民幣1,600億元。

 談及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時,李東林表示,公司每年研發投入約占營收逾8%,重點解決軌道交通安全、動力控制等系統的關鍵難題,成功達到從技術、晶片、演算法、軟體、關鍵部件到系統層面的自主化,支撐大陸軌道交通產業的全面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球最快的CR450高速動車組樣車已成功出廠,其時速可達400公里,而株洲研究所為其提供最強勁的動力與最精準的控制方案。

 李東林強調,株洲軌道交通產業擁有400多家產業鏈企業,28家國家級創新平台,以及34所職業院校,形成「一杯咖啡的時間,可以解決生產一台電力機車上萬個零部件」的高效產業生態,極大縮短科技成果的轉化週期。李東林又指,公司的新興儲能產業已發展為行業主要企業,有力服務於大陸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