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加碼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和川普要廢除晶片法,專家認為對英特爾不利,最終甚至可能淪為棄子。
此外,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對台積電加碼投資持正面態度,但暗示若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導致晶片供應鏈中斷,衝擊將是新冠疫情2倍,攸關國安、經濟與民生。他認為政府應推動晶片供應鏈移往美國,並對晶片課關稅。
投資專家史佩塔科(Adam Spatacco)日前在股票資訊網站《The Motley Fool》發文表示已改變對英特爾的樂觀看法。
英特爾藉晶片法獲得美國補助78.6億美元,為該法最大受益者之一,加上川普推動美國製造晶片,本應是大贏家。但史氏現在預期其最終可能入敗局之中。
台積電在美國加碼投資3座晶圓廠、2座封裝廠、和1間研發中心,加上亞利桑那州650億美元投資項目,將進一步擴大美國產能,更強化與輝達、超微、博通與高通等重要客戶關係。
相反地,英特爾去年晶圓代工營收下跌7%至175億美元,若該營收衰退速度繼續超過英特爾整體營收的下降速度,史氏認為其更難追上台積電。其俄亥俄州新廠啟用時間從明年延後至2030年,更令人對其失去信心。
若廢除晶片法,可能衝擊台積電,但英特爾受傷會更重,更難擴大投資來加強競爭力。外傳英特爾與台積電之間可能合作,史氏認為其晶圓業務跟台積電結盟甚至被收購,目前來看都可能是英特爾最好結局。
史氏認為英特爾已迷失方向,在AI技術革命之下不斷被對手拋離。他認為台積電加碼投資,可能只是對英特爾做最後一擊。
Semiconductor Advisors總裁梅爾(Robert Maire)和許多專家都不看好英特爾跟台積電結盟,因為這讓英特爾形同淪為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