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時隔13個月再現通縮!大陸統計局9日公布,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7%,遜於市場預期的年減0.4%;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2%,略遜於預期的下跌2.1%。
界面新聞報導,大陸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釋,2月通縮再現主要是春節錯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數據顯示,2月CPI中,食品價格年減3.3%,其中以鮮菜價格年減12.6%最多。在非食品價格中,汽車價格戰背景下,燃油和新能源小汽車價格分別年減5%和6%,合計影響CPI年增率下降約0.16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民眾消費需求偏弱也是通縮再現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上一次通縮是在2024年1月,當時CPI年減0.8%。今年官方給出的CPI年增目標為2%左右,從1月CPI年增0.5%、2月年減0.7%來看,今年是否能擺脫通縮陰霾還有待觀察。
至於2月PPI年增率雖仍呈現負值,但衰退幅度較上月小幅收窄,乃是受鋼、銅、鋁等基本金屬價格上漲等所帶動。
不過王青指出,截至今年2月,PPI年增率已連續第29個月處於負增長狀態,核心原因仍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影響,拖累工業品市場需求偏弱。
展望3月,他認為,貿易摩擦帶來的出口放緩,PPI短線可能維持在年減2%左右。至於今年PPI年增率能否轉正,端賴今年逆週期調節政策的效果,其中房地產支持政策的影響最大。此外還需關注外貿環境對PPI帶來的影響。
(相關新聞見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