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上周於總統府記者會強調客戶需求強大,台灣共11個生產線緊鑼密鼓趕工,並同時擴大美國投資;法人研判,赴美千億美元投資應是投資地區移轉,而非新增投資,以應未來可能徵收100%晶片關稅的威脅。
設備業則透露,截至目前訂單、交付時程皆不變,但美國設備訂單則靜待消息,惟赴美價格肯定比台灣貴,以分攤額外費用。
設備業者指出,客戶並沒有下修訂單,CoWoS先進封裝的擴產計畫照常執行;推敲市場雜音來自晶片業者對市場預估所做的動態調整。
不過,出往美國的機台價格一定會往上漲,業者分析,賣到海外價格一定比台灣高,因為涵蓋海外裝機,有差旅、保固費用等問題,必須收取額外費用。
至於移轉哪個地區的未來產能,法人分析,減少德國、日本廠的投資機率是最低的,因為目前兩個地區規劃成熟、特殊製程,和美國廠需要的先進製程方向非常不同;此外,德國、日本都與客戶共同持股,加上又有當地政府補助,所以只能是擠壓其他地區的投入。
台積電再加碼千億美元投資仍處細節研擬階段,最後交由董事會核准後才會逐步推進;法人分析,4月法說會看到資本支出上修機率不高,由於是滿足客戶未來需求,相信這千億美元是在預期之內,而非台積電董事會赴美開會後才出現的決定。
供應鏈認為,客戶美國廠雖成本高於台灣,但透過集中擴建、提升規模經濟,並與當地供應鏈合作,長期仍將可優化效率。
台積電在台灣同時推進11個生產線,計有新竹Fab20 P1-4、高雄Fab22 P1-3、中科先進封裝AP5擴建、南科先進封裝AP8、嘉義先進封裝AP7兩座,皆為原先所決議的投資計畫,目前確實未見客戶擴廠步調放緩。
(相關新聞見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