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307社論

意識形態無法因應川普2.0 ─對政府的政策建議

image
圖/美聯社

川普上任不到兩個月,台積電就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雖然這在預期內,但仍引發各界震撼。台積電赴美投資對台灣的影響,仍需視情況的發展才能切實評估。事實上,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且對半導體原材料、製造設備等擁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因此可以理解台積電很難拒絕川普的要求。且在川普的關稅壓力下,企業基於比較利益法則進行最有利供應鏈的布局,亦無可厚非。然而,川普2.0才剛開始,台灣仍需面對許多嚴峻的課題;政府不但應提出更有效的作為,更應重新調展產業經濟戰略。

先要釐清,川普上任以來政策雖然不可預測性高,例如加徵關稅充滿任意性,時而課徵時而暫緩,但川普的目標向來一貫。舉例來說,關稅的工具化與武器化,只是為了解決非法移民、芬太尼流入的手段;或為削減貿易逆差以糾正所謂不公平貿易、或促使企業投資美國讓關鍵產業美國化。可以說,看似毫無章法的川普,實際上戰略極為清晰;政策的擺盪可說是戰術靈活的表現。

對台灣來說,接下來須嚴陣以待的是美國預計4月公布的對等關稅。所謂的對等關稅包括關稅的不對等、進出口的不對等,以及非關稅障礙等。如果美國著眼於關稅的對等,由於台灣對美國出口主要為WTO規範下零關稅的電子零組件,因此對美降稅雖然將造成傳產和農業的衝擊,但整體仍可控;若美國著眼於進出口的不對等,近年來台灣加大投資美國帶動台美貿易,以致台灣成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美國是否能夠理解並接受仍未可知。最嚴重的是,若川普無視WTO的ITA協定,以非關稅障礙為由對所有台灣輸美產品加徵關稅,那將造成台灣經濟的重創。

面對可能的危機,政府必須擺脫過去僵固思維,透過神入(empathy)川普的思維,正確理解川普主政下高度重商主義色彩、反體制傾向的美國,揚棄務虛的民主價值倡議、務實整合台灣資源,以和美國進行相對有利的交易。當務之急,有幾個工作要盡快推進:

首先,具體行動。政府去年底成立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希望針對台美經貿、國防、科技、民眾交流等議題提出合作新模式;賴總統也表示,台灣希望在高科技、能源及農產品等領域擴大對美國投資與採購,也期待與美國共同致力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半導體供應鏈。然而,對川普來說,重點不在是否為民主價值夥伴,而是能否具體投資美國、對美採購。在新東向已是台灣企業必然的選擇下,政府應儘速盤點此波台灣企業赴美的投資金額,並讓美國了解台灣對「SelectUSA」的支持;同時,宣示擴大對美採購,以累績對美談判籌碼。

其次,強化宣傳。眾所周知,台灣扮演美國科技發展重要力量,如果美國對台灣資通訊產業課徵關稅,衝擊的將是美國科技產業發展。在台美產業仍有很大合作空間前提下,政府應擴大國際宣傳及加強論述,透過製作說帖、架設網站、投書美國媒體等多管齊下方式,突顯台灣對美國產業經濟的貢獻,創造國際輿論,以強化與美溝通話語權。

最後,務實避險。川普2.0時代全球必然朝向多極化發展,以外貿為主的台灣,任何市場都不能輕忽。因此,除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政府應採取多元化策略避險,對大陸、東協、歐洲,甚至非洲等新興市場,都應同等重視。特別是政府應擺脫意識形態束縛,理解台灣企業不可能輕言放棄大陸市場的現實基礎上,透過維繫兩岸經貿互動改善兩岸關係,為台灣創造更大戰略空間。

川普2.0全球政經秩序將產生鉅大變化,對台灣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然而,若政府仍只是因循過往,且堅持意識形態主導,則籌碼不斷流失的台灣,不但上不了川普的談判桌,在剩餘價值都被榨乾後,將連成為菜單都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