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加碼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外界擔憂將造成資本支出「排擠效果」。台積電強調,在台投資計畫不變,對日本、德國也會持續進行。
台積電在台設廠持續獲政府支持,並持續擴大先進製程技術和封裝產能。目前市場對3奈米製程需求強勁,台南科學園區的3奈米產能持續擴大,在新竹和高雄的科學園區建立多階段的2奈米晶圓廠。日本、德國海外廠區同樣照計畫在進行中。
日本布局方面,JASM熊本第一座晶圓廠於去年底開始量產,為台積電在海外建廠的重要里程碑;第二座規劃於今年動工、估計在2027年底開始生產,二廠預計切入6/7奈米,兩座廠合計將能貢獻月產能達10萬片以上。
台積電出資35億歐元、占70%股權的歐洲ESMC在去年8月動土,預估在2027年進入量產,並將聚焦於特殊製程,終端鎖定車用、工控的22/28奈米製程為主。
台灣設立先進製程及封裝進度亦馬不停蹄。台積電正積極擴大位於台南科學園區之3奈米產能,以滿足全球對先進製程技術的需求,且2奈米晶圓廠計畫如預期推進,據供應鏈消息透露,近期高雄F22廠P1新廠區迎來第二階段裝機,新竹寶山F20 P1已開始投片量產,P2廠本月也即將進行裝機擴增產能。
半導體業者透露,站在商業考量,會盡可能讓所有廠區滿載,因此會估算未來需求與產能配比;以2奈米為例,台積電在全球規劃的月產能為17萬片,其中台灣地區14萬片,美國亞利桑那為3萬片,但如果美國廠要增加,那勢必要減少其他地區配比,所以是否還需要如此龐大的建置,必須要打上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