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305張珈睿/台北報導

台積電先進製程報價 漲定了

image
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總投資金額上看1,65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傾向以關稅替代直接補貼。圖/美聯社
業界測算台積電建廠成本

 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總投資金額上看1,65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傾向以關稅替代直接補貼。法人分析,先進製程漲價將成為定局,且幅度將適時反映美國蓋廠成本,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之下,台美廠區每片晶圓(Wafer)成本差距將達30%,未來將會與客戶共同分攤。

 美國自2022年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以來,已撥款527億美元用於補貼,但按川普強調台積電在美國生產就能避免關稅,在台灣生產再運送至美國,將會被課徵25%、30%或50%說法判斷,再拿到補貼的機率相當低。

法人估至少調漲15%

 半導體供應鏈指出,赴美投資光折舊成本,美國廠約高出26%、人工成本增加66%,在稼動率滿載情況下,美國廠所生產出來的每片Wafer成本差距將達28.3%,透過補貼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換言之足夠的補貼,最終影響獲利的關鍵只有稼動率。

 縱使關稅並不會影響台積電,但在客戶要求下,台積電也必須擴大投資美國,增加成本將由雙方共同吸收。法人預估,至少將調漲15%,彌補成本差距。

 另,依封測業者財報估算,先進封裝廠人力比重高,成本結構也將會不同,研發中心更需要投入龐大的人才資源,若未接受補助,則不受限聘僱當地人,業者憂台灣將有大量半導體人才隨台積電前往美國。

 法人更透露,現階段看似塵埃落定,但未來若建廠速度不如預期,川普隨時拿加徵關稅作為要脅,此外,在美國若是比照台灣全球研發中心規模,先進製程外流風險將大增。

 依照IDM大廠供應鏈目前透露,晶圓廠延至2030年完工,恐無法滿足客戶量產需求。半導體業界人士憂慮,恐怕還有Round 2,未來可能針對IDM議題重回談判桌。(相關新聞見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