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開展以來,汽車零件廠及早因應地緣政治變局,提前布局陸續開花。車用扣件廠世德2023年啟動赴美設廠,機台陸續進駐並已完成試機後,最快3月進入量產,隨美國廠開始出貨,可望挹注今年營收較去年增加15%~20%,挑戰新高。
商用車金屬加工零件廠光隆精密-KY在買下美國發貨倉庫廠房後,為滿足北美客戶需求,也將增設產線,合計土地及設備共投入4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31億元),預計今年內就可投產,共同推升公司今年業績成長挑戰新高。
世德北美訂單穩步成長,台灣廠產能持續滿載,公司積極於亞歐美進行生產布局,2023年於美國密西根州開展新廠計畫,去年底設備已陸續進駐,3月就可進入量產,正好符合川普「在地化生產」節奏,搶得先機。
川普推動美國優先政策,北美車廠對在地供應鏈需求可能更顯著,世德美國廠腹地逾6,000坪,世德表示,主要將以供應北美新增需求為主,由於新廠僅使用不到一半的土地,未來隨客戶需求,若有必要可隨時擴廠增產彈性應對。
受到歐洲市場拉貨未有增溫影響德國廠業績下滑,儘管台灣廠出貨成長雙位數,但世德去年營收27.66億元,較2023年的27.84億元些微衰退,隨著美國廠將於下個月加入量產,法人看好世德今年營收將可成長15%~20%。
世德規劃,美國新廠初期以標準化量產新單為主,台灣廠則主要出貨客製化訂單,兩廠產品線互補,後續亦可隨時靈活調整,在目前變局下更為有利。
除世德之外,光隆精密為靈活調度產線,買下美國發貨倉庫廠房,並設置生產線,光隆精密表示,隨著機器設備陸續進駐,預計今年內可投產,也將成為今年營運成長動能。
光隆精密指出,目前由陸廠出貨北美確實會受到關稅影響,不過已與客戶談好共同吸收,雖並非對應川普新政而設立美國廠,但後續確實可視大環境變化隨時靈活調度。
事實上,隨美中貿易戰開展以來,國內汽零廠提早因應超前部署,如東陽於北美設有發貨倉庫多年,也在德州設廠;聯嘉的密西根廠雖已展開轉型物流及檢測中心,但仍保留部分自動化產線,保有高度靈活性。
切入特斯拉供應鏈的和大,以及車燈零件廠堤維西,2023年分別在新墨西哥州及底特律購置土地,其中堤維西相關設備已陸續進駐試產,雖因建廠價格而有所延宕,但亦可視需求隨時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