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221文/杜蕙蓉

藥華藥與AOP的和解密碼

 生技市值王藥華藥與授權夥伴AOP纏鬥約六年的仲裁案。業界認為,美國市場的龐大商機,加上藥華藥已啟動的真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發性骨髓纖維化(IMF)等新適應症臨床陸續啟動,都會讓雙方的攻防戰愈演愈烈,但也不排除這些利基可成為雙方和解的密碼。

 藥華藥與AOP是在2009年簽署P1101新藥授權合約,AOP開發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進行臨床試驗跟申請歐洲藥證,其他國家的權利則歸屬藥華藥。惟在2017年底藥華藥以AOP遲交臨床數據解除契約,AOP則在2018年援引契約仲裁條款,在德國法蘭克福啟動國際商會(ICC)仲裁。

 該仲裁案結果判決,藥華藥未及時提供AOP上市販售需要的藥,造成歐洲取證跟販售9.5個月的損失,判賠總共1.42多億歐元、約合新台幣48.07億元。

2020年11月,藥華藥針對AOP延遲提供臨床試驗數據,導致美國藥證取得延遲產生損失,求償17.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10億元)。

 2022年2月,藥華藥逆轉勝,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藥華藥勝訴,免賠AOP 1.42億歐元,並撤銷專利移轉的限制,案件全數終審定讞。

 今年2月17日,ICC仲裁案部分判賠約156萬歐元(約合新台幣5,690萬元),惟仲裁庭也駁回,AOP提出關於藥華藥使用AOP臨床數據申請美國藥證、藥華藥於歐洲供貨不穩定及拒絕供貨等反請求,也算保障藥華藥美國市場權利。

 業界認為,造成藥華藥和AOP的互告,主要是當年藥華藥的授權談了非常差的條件,才一直想重啟授權協議;美國藥證和銷售都是藥華藥的重要資產,不可能輕易「讓利」,這也是雙方的官司糾結的主因。

 不過,由於藥華藥用於治療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新適應症解盲達標,今年將向多國申請ET藥證,而治療原發性骨髓纖維化也將規劃三期臨床,未來AOP仍需藥華藥提供這兩個新藥的臨床數據,俾以申請歐盟藥證,因此,雙方都有不錯的談判籌碼,若能和解,甚至合作,應能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