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221社論

關稅大戰到AI競逐 台灣該思考的是「外銷」軟實力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在晶片及伺服器製造的科技硬體全球第一,但軟體發展卻還像開發中國家。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多次表達台灣未來科技發展,軟體業至關重要;經濟部長郭智輝最近接受本報專訪重點多數也跟AI發展有關,目標明年台灣AI軟體排名要擠到前段班,為此希望在六都廣設AI軟體設計園區。

 台灣該思考「外銷」軟實力了!鴻海近年已朝向科技平台服務方向轉舵,呼應的就是劉揚偉的轉型戰略,他公開談過,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達6,200餘億美元,台灣占27%,但同樣2024年全球軟體產值攀上2兆美元,台灣占不到1%。還說,數位產業中,美國軟體服務占達到91.5%;但台灣數位產業的軟體服務僅16.6%。

 經濟部長郭智輝最近也拋出,台灣AI硬體持續領先,是全球一流的國家。但AI軟體,美國第1,中國大陸第2,新加坡第3,韓國第6,日本14,台灣去年則從第26名進步至21名,年底前致力趕上日本。

 「台灣再送年輕人去國外吸收AI軟體經驗再回國已太慢」,郭智輝希望吸引開發中、有人口紅利的國家來台訓練,為此經濟部推動「2+4人才培育方案」,計畫每年培育2.5萬海外生,國內2.5萬人,4年培育20萬AI相關人才,並打算祭出租稅等誘因。郭部長也解釋,「外國人不是來台搶工作,是彌補台灣人不做的工作」,「環境有了,人就會進來」,小微企業有養分才能茁壯,台灣才有辦法在軟體上如硬體一樣嶄露頭角。這一席話點破產業結構盲點。

 全球經貿環境充滿變數,農曆春節期間,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竟讓輝達、台積電ADR及AVGO等AI股跌得鼻青臉腫。兩件事似不相關,但其實告訴台灣產業一件事,硬體為王已不可能一本萬利。

 不少人擔心DeepSeek開源、低成本的大語言模型,意味不用太多授權費,不用向輝達買貴晶片,連帶晶片廠商也不用花大錢做太先進的晶圓製程製造,這樣的因果牽動台積電、輝達以及下游伺服器廠,當然包括Google、OpenAI、Meta、亞馬遜等等大廠都受到質疑。「後發先至」,就當下來看,DeepSeek就是這樣的角色,是AI發展脈絡上,降成本增價值、普及化過程的一環,也是其中之一的廠商。

 川普拿關稅當武器,幾乎都是實體商品,外資投信報告也點到,新創AI出世有助長AI科技發展,且透過新模型誕生,帶動新的自動化與網路資安需求,相關生態系都有機會受惠。事實上,軟體資通訊業者過去服務產品成本結構中,多沒有關稅這項關鍵因素。

 去年新政府剛上任,數發部長黃彥男宣示,2026年將數位經濟產業(軟體、AI、資安)打造為「新兆元產業」,但依經濟部統計,2024年電腦及資訊服務業營業額為新台幣6,104億元,其中,程式設計業4,412億元、資訊服務業1,692億元,與「兆元」有落差。而台灣硬體、半導體業吸納太多資源、人才,生態系也偏重製造,台灣不只缺工,還缺軟體人才,去年中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就評論,「台灣軟體一團糟」。

 如今在AI浪潮下,加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現實面,軟體資訊服務連「關稅人」川普還沒把如意算盤打在這上面,二來AI發展,像是DeepSeek的公司翻攪產業的情況才剛開始,客製化、分眾化小模型或應用程式更適合邊緣運算裝置,類似的廠商會愈來愈多。

 對台灣來說,賴清德總統施政願景要打造「人工智慧之島」,行政院長卓榮泰、科技政委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都屢次提到的「軟硬系統整合」,並對接國際市場、行銷全球,更要以AI加晶片捲動百工百業蓬勃發展,就是指引AI軟實力發展方向。